眼下,黄兴村大桥正在加快建设中,这座全长676.5米的公路桥是我国西北高速公路工程中首例装配式结构桥梁。建桥所用的810块巨型“积木”全部由工厂“流水线”生产而成,施工现场完成拼搭即可成桥。
巨型“积木”搭起676.5米高速公路桥
作为陕西省省级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路段,也是西安至汉中高速公路的一条迂回通道,鄠周眉高速公路的建设承载着区域交通的升级与变革,自开工以来备受关注。这条全长71.465公里的公路,共设桥梁46座,黄兴村大桥正是其中之一。该桥上部结构采用装配式预制箱梁并且下部结构采用预制拼装墩、预制盖梁、预制管桩基础,这种全部使用“积木式”拼搭的建造方式,在全省甚至西北地区还是头一次。
“此前,省内建设的装配式桥梁大多局限于上部结构,也就是箱梁部分。而黄兴村大桥则是将装配式的建造方式延伸到了整座桥,除了桥梁承台采用现浇法外,其他的部件都是后场预制,现场拼装。”项目承建单位陕建机施集团鄠周眉高速公路HZM-C04合同段总工王鹏说,676.5米的大桥被分成了810块巨型“积木”,包括260片箱梁、400根桥墩PRC管桩、100个墩柱、50个盖梁。这其中,最大的“积木”就是桥上的盖梁,每一块都重达150吨。
预制构件内藏有科技元素
记者了解到,黄兴村大桥作为高速公路装配式桥梁新技术推广应用试点项目,对施工过程精度及质量的要求极高。由于省内没有同类项目施工经验及配套资源,因此,项目立项之初,项目技术管理团队便到南方地区考察学习施工经验、寻找资源。考察回来,该团队便在距离项目部不远处搭建了一座100亩的装配式结构预制场站,在这里生产建桥所用的预制墩柱及盖梁。“项目的前期准备整整用了6个月才完成,要比普通结构的建设准备时间长一倍多。”王鹏说。
采访中,记者来到项目的综合场站,看到生产线上已经预制成型的“积木”整齐排列。“这里建立了一套标准、规范的流水生产线,为钢筋下料加工、合模浇筑、拆模养生等构件预制的生产提供了一整套有迹可循的‘样板书’,工人只需通过程序化、模式化的生产流程逐一实施即可,在这里,每一块出厂的构件都是‘优等生’。”王鹏说。
走近生产区域,近距离观察这些“大家伙”,记者发现每个预制好的构件边缘处都有大小、粗细、长短不同的延伸部分,此外还有整齐排列的孔洞。“这就是这些动辄几十吨、上百吨的装配式预制构件现场拼装能够严丝合缝的奥秘所在,也是大桥建设最有科技含量的地方。”王鹏解释说,黄兴村大桥下部结构连接形式为灌浆套筒连接,采用匹配定位板对预埋灌浆套筒及现场预埋墩身主筋进行统一定位,匹配板采用精加工,确保预制场预埋套筒及工程现场预留钢筋在浇筑后各向允许偏差控制在±5毫米以内。
在空中拼出一座桥节地又省时
“积木式”装配的好处在哪呢?王鹏解释说:“传统的工艺,光一个下部结构从桥墩浇筑开始到盖梁完工起码花1个月,现在预制构件被运输到现场,拼装当天就能完成,效率提升显而易见。”
随后,记者来到黄兴村大桥施工现场看到,这里清爽整洁,没有堆砌的土方,没有大型项目施工的热闹场面,没有高架桥建设现场搭设的脚手架,无须现场浇筑,也无须高大上的智能架桥机。运输至现场的预制构件只需利用履带吊就可以完成安装架设。
记者了解到,履带吊好比站在地面上的塔吊一般,“脚踩”坦克链在现场完成配重支撑后,“抓”起大“积木”提至空中,就能在墩柱上架起每根150吨的盖梁,再在盖梁之上进行每块90吨的箱梁的安装。架设全程,现场工作人员只需用全站仪对拼装精度进行严格把控,就能达到最优成桥结构状态。
“这样的建桥方式,机械化程度高,不占用施工场地,还减少了施工噪声和建筑垃圾,现场施工工期相比以往缩短了30%左右,投入的人工也减少了20%以上。”王鹏说,目前,黄兴村大桥预制构件施工已完成过半,施工现场在进行现浇承台的浇筑工作,建成后,将成为鄠周眉高速公路上的一颗“明珠”。
黄兴村大桥的建设,使工程建设与城市日常交通达成“和解”与“共处”,也为在陕西省内推广桥梁全预制拼装施工工艺提供了技术示范,加快了全省桥梁建设向智能化、绿色低碳化转型,为国内的桥梁建设贡献更多“陕西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