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莆田12月8日电(刘宝琴)近日,一群优秀的新闻人正穿梭在福建省莆田市,他们循着木兰溪,用笔、相机、航拍机、穿越机等记录莆田母亲河的治理故事。
这里是福建省新闻战线融合体业务能力竞赛个人赛的主场地之一莆田。今年是木兰溪治理25周年,主办方以此为新闻主题,为参赛选手提供若干个采访点和线索,开展融媒体业务能力竞赛。
本届个人赛莆田赛区的17名选手来自省、市、县(区)各级媒体单位,是从团队赛中推选出来的优秀代表。他们将在4天时间内,独自完成采访写作、视频创作和新媒体编辑三项比赛内容,并提交一个含文字、图片、视频的融媒体作品。
践行“四力”,弘扬“脚板底下出新闻”的好传统
赛事说明会一结束,17名选手鱼贯而出,奔向各个采访点。
在木兰溪治理展示馆前,来自福建日报社和龙岩融媒体中心的选手不期而遇,他们全神贯注地倾听着采访对象讲述木兰溪是如何从“水患之河”变成“安全之河”——“裁弯取直”治理方案的选定、“软基河道筑堤”难点的突破……25年来,历任莆田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克服资金、技术等种种困难,持续推进木兰溪治理。
木兰溪治理展示馆的正前方是滨溪公园。采访当天万里晴空,公园里热闹非凡,游客如织,群众脸上洋溢的笑容就是木兰溪治理成效的最好印证。
另一边,在莆田市荔城区的北大码头,来自福州日报、闽北日报的选手们正在这里了解水上巴士航线。
木兰溪的支流密布莆田,流域内大片农田和荔枝园构成了这座城市的生态绿心。近年来,当地政府系统推进绿心水系生态环境治理,通过疏浚河道、建设码头、改造桥梁、保护历史文化乡村等,串联起绶溪、白塘湖、玉湖等河湖水系,开通了“水上巴士”航道,并致力于将其打造成莆田的第二张“金名片”。
木兰溪的水患得到治理后,莆田市委、市政府又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一母亲河打造成“生态之河”,如何把水系治理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进而把“生态之河”打造成推动地方经济腾飞的“发展之河”。而“水上巴士”正是激活绿心价值的重要抓手之一。
还有的选手到木兰陂公园、新溪小学、华林经济开发区、新度镇蒲坂村等采访点挖掘新闻素材。
参赛选手们通过图片、视频、航拍等多种形式,记录着木兰溪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竞赛场上,“新兵”“老兵”化身“特种兵”
本届个人赛采访地的选择采取“异地”和“抽签”形式,参赛选手不仅要面对陌生的环境,还要在4天时间内独立完成采、写、拍、编、剪等融媒体全流程工作,时间短、挑战大。
参加莆田赛区的选手既有70后、80后新闻“老兵”,也有90后、00后新闻“新兵”;既是新闻战线的“老兵”,也是融媒战场的“新兵”。
“一切都是未知,既新鲜又刺激。”来自龙岩融媒体中心的00后选手小廖兴奋地说。“几乎没有准备时间,下场即战场,只能在采访中构思,在构思中优化采访。”龙岩融媒体中心的时政记者小罗开玩笑说。
“好辛苦,可是收获好大,身边都是优秀的同行,可以互相学习。”三明融媒体中心从业15年的小芳说。“木兰溪治理是一个经典选题,作品要出新出彩难度很大。”来自福州日报社的80后选手石老师说。
不少选手表示,自己是第一次独自面对这么大难度和强度的采编任务。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一专多能”,选手们拼尽全力。
福州日报社的资深摄影记者张老师拿着长枪短炮,在选定的采访点蹲守,航拍机一次次升空;来自闽北日报社的小林,坐在水上巴士船头,一遍遍地录制着视频;摄影记者小廖,用镜头从不同角度对着采访对象,一次次地运镜;福州日报社的石老师为了视频作品里的“日出”画面,清晨四五点就带着摄影机器出门了……
“这是一个媒体深入融合的改革时代,希望大家开动脑筋,深入采访,锤炼作品,学会用融媒体的方式表达新闻、呈现新闻。”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