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曹露婷通讯员陈丹
过去一年来,肿瘤诊治方面取得了哪些进步?创新技术及药物为患者带来哪些更大获益?医患的肿瘤诊治观念又发生哪些新变化?
12月7日-8日,2024浙大二院肿瘤药物治疗年终盘点暨“广济缘•山海情”协作共赢论坛如期拉开帷幕。作为肿瘤领域的品牌学术会议,这项活动已经连续举办多年。
会议邀请国内顶级专家,回顾和总结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胃癌、泌尿系统及软组织肿瘤等瘤种在药物治疗方面取得的突破,结合国际新进展与中国临床研究的真实数据与经验,更新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并展望今后的肿瘤药物研发及临床患者治疗。
这场全国知名的年度学术盛宴含金量很高,更是众多肿瘤领域医生的必修课。
保器官、保功能、保生活
从“治病”到“治人”
浙大二院常务副书记、大肠外科学科带头人丁克峰教授说,近年来,浙大二院重视肿瘤疾病的早筛早诊和全病程管理,尤其关注肿瘤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理念也从治“病”转向治“人”。
传统的肿瘤根治术追求“干净”,确保更大范围地去除可能转移的部分。以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为例,为了确保切缘阴性并进行充分的淋巴结清扫,通常会将切除范围扩展至肿瘤远端10cm的结肠、回盲部以及部分末段回肠,而未充分考虑肿瘤的具体位置。然而,研究显示,回盲部在维持消化道菌群结构、调节肠道排空节律以及调控肠道免疫微环境等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对消化道术后患者的短期恢复及长期消化道稳态都有重要作用。
“这就要求在保证根治性手术质量的同时,寻找到一个治疗的平衡点,提升疗效且减少手术创伤,缩小切除范围,保留好边上的神经与血管。”丁克峰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主刀医生“眼、手、脑”被延长,可以更微创地实施手术。
2021年,丁克峰教授团队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并实践了腹腔镜下保留回盲部的微创右半结肠癌根治术(LISH术)。这种微创手术方法不仅减少了手术创伤,还能最大限度保护结肠切除手术后的肠道功能,保留回盲部能够较好恢复病人肠道功能及维护肠道微生态,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将此类高新技术应用到中老年患者群体,一直是团队重点攻关的项目。目前,团队在诊治高龄、疑难及伴有共病的结直肠癌方面,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近两年,浙大二院大肠外科团队已成功救治80岁以上老年结直肠肿瘤病例逾百例,其中不乏多位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
丁克峰教授表示,随着医学技术和理念的不断发展,保留脏器结构和功能的精准外科手术将成为今后肿瘤外科发展的趋势。
攻克“癌中之王”有了新解法
术后摆脱“糖友”命运
近10年来,中国胰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绝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晚期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仅为6个月左右。
据了解,全胰腺切除手术有望彻底去除肿瘤根源,然而,全胰腺切除术后,患者可能内分泌失调、血糖升高、消化异常以及胃酸升高等,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浙大二院肝胆胰团队开创的全胰腺切除联合自体胰岛移植术,在全胰腺切除后,分离和回输自体切缘阴性的胰腺组织中的胰岛细胞团,帮助保留患者自身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功能,改善术后营养和糖脂代谢状况,让患者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和体质,提高应对后续治疗的能力。
74岁的陈奶奶去年上半年查出胰腺癌局部进展期,肝胆胰外科严盛教授团队多次牵头MDT讨论后制定了治疗方案——先进行转化治疗,再做手术。
半年后,严盛教授手术团队为陈奶奶实施了全胰腺切除手术,清扫了胰腺周围淋巴结,并对切缘阴性的胰体尾组织进行了自体胰岛分离和回输。术后,陈奶奶恢复良好,日常饮食、轻体力活动几乎不受影响。
据悉,浙大二院胰腺和胰岛移植中心拥有独立的临床人胰岛制备实验室,已独立成功完成30余例临床全胰腺切除联合自体胰岛移植手术,所有患者术后状况良好。
临床研究不是“小白鼠”试验
尽力一试可能“柳暗花明”
“之前,很多患者和家属对于临床研究的认识比较片面,觉得就是当‘小白鼠’,实际上,医学的临床试验是经过相当严格的风险评估的,特别强调伦理和患者获益。”肿瘤内科袁瑛主任谈到,随着观念的改变,现在越来越多患者主动寻求临床试验机会,并积极参与其中。
一位56岁女性患者,2016年已被诊断为肠癌晚期(乙状结肠癌肺转移),先后进行了肠道原发灶及肺转移灶的手术切除,并按照指南接受了12次术后辅助化疗;到了2018年3月,她又被发现新发肺转移,基因检测提示KRASG12C突变。之后3年里,她使用了各种肠癌标准治疗药物,还进行过多次射频消融治疗,可肿瘤依然多次复发,肺内病灶也不断进展。
“无药可用”的局面下,她参与到了浙大二院肿瘤中心启动KRASG12C抑制剂IBI351临床研究,开始接受临床药物治疗。口服研究药物2年3个月后,该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持续有效的控制。
此前,还有直肠癌患者接受PD-1免疫治疗,肿瘤完全消退,现在只需保持每三周的常规注射治疗,七年来生活质量完全不受影响。
“标准治疗失败,且基因检测提示有特殊靶点的,参与临床试验不失为一个办法。”袁瑛介绍,去年起,浙大二院城东院开设了临床研究门诊,大家可以关注医院相关的临床招募信息,或至医生门诊咨询,医生会逐个核实患者的适应症,为疑难重症患者带去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