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邓贞)“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金融通过服务于产业升级,进一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是金融赋能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关键。”12月8日,在由南通市人民政府与上海证券报联合举办的“通江达海向新提质”南通科技金融与产业创新对接会暨第六届上证最佳分析师评选颁奖仪式上,上海致盛集团董事长张润斌提到,致盛集团深耕产业园行业多年,一直与企业、地方政府、银行以及金融机构紧密合作,共同探索推动地方产业升级和实体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张润斌表示,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当前,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全球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在制造业中占比大,企业数量众多,不仅在稳经济、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更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
“传统产业升级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要金融服务给予强有力的支撑。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是必然趋势,通过引入金融活水,可以帮助传统企业降低转型门槛,加大企业在创新研发方面的投入,实现从产业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张润斌说。
张润斌认为,金融在服务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经济活力的源泉,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1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6万家,其中有九成是制造业企业。同时,中小企业贡献了70%的技术创新,创造了80%以上的新产品,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规模小、风险高等特点,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张润斌进一步表示,金融创新应着力提升服务精准度,例如,通过依托大数据和数字化技术,数字金融服务能更精准地识别企业需求,提供更稳定、长期、精准的金融服务,从而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效率,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活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方面,张润斌谈到,“链”是核心,“融”是关键。目前,很多地方已经设立了产业基金,通过“产业园+基金”的模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用资本力量推动重点产业链条式、集群式发展,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从单个产业园到整条产业链的升级转型。
“这一模式有利于资金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紧密融合和共同发展。它意味着金融机构不仅要关注单个企业的融资需求,还应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出发,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张润斌表示,通过“产业园+基金”的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化进程。同时,金融机构应积极参与创新链,支持科技研发、应用推广以及人才培养,为创新型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他表示,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展望未来,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金融服务将通过智能化、集群化和高端化的路径,不仅推动传统产业的发展转型,也为新兴产业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