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四大太监: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 以刘瑾为例,看看他都干了些什么?为什么必须得死? 以清丈土地为例。 清丈土地,在明朝有三次大规模行动。第一次是朱元璋主持的,第三次是张居正主持的,第二次便是刘瑾主持的。 正德二年十月,勘察徐保投献皇庄的土地四千三百余顷,退还原来的田主,正常纳税。地主们把土地投献皇庄的目的,就是为了避税,这么一查,得罪了京官权贵。 正德二年十二月,清丈大同、宣府军屯土地,大同查出五十九万多亩军屯土地被军官侵占,宣府则查出二十多万亩。此举得罪军官。 正德二年十二月,查泾王府土地;正德四年二月,查徽王府土地,查出非法隐藏纳税土地几十万亩。此举得罪皇亲国戚。 正德三年二月,前往山东清查土地;四月,前往陕西宁夏清查土地;五月,前往甘肃四川清查土地。此举得罪地方官。 此外,刘瑾还改革官员考核制度,随时抽查,规定长期休假不在岗及生病满一年的,全部强制退休。此举得罪了整个官僚集团。 所以刘瑾必须得死。最终他也死了,被污蔑谋反,判处凌迟,剐了三天、三千多刀。 刘瑾的惨死昭告世人:只忠于皇帝而得罪官僚集团是不行的,触动权贵利益的改革者注定不会有好下场。 刘瑾死后再也没有人愿意出头做这种事,于是乎,明武宗朱厚照试图推动的变革,刚刚开始便因刘瑾之死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