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真是搞笑,搞什么中欧班列,现在成笑柄了吧!”2011,外国媒体对中欧班列的开通十分不屑,认为这是一笔糟糕的投资,更有些国家直言:“就是赔本赚吆喝!”时间来到2024年,中国官方宣布:“中欧班列(成渝)年度开行量预计超过5700列。”外媒集体收声,网友:请贵方发表意见! “中欧班列(成渝)年度开行量预计超过5700列。” “中欧班列在我国新疆口岸,实现‘半小时随卸随检,快验快放’!” 2024年12月6日,我国三大官媒发布了有关中欧班列的一系列可喜数据,中欧班列成渝地区开行量更是有望领跑全国。 2011年,“渝新欧”是中欧班列的首条线路,轰鸣的专列从重庆启程,驶向德国杜伊斯堡。 消息一出举世皆惊,舆论更是一片哗然。 对于中欧加强贸易合作,开展出新的陆地运输路线,大部分媒体和人们将其称之为“新丝绸之路”,而有些国家心里可就有点冒酸水了。 “中欧班列的宣传意义远大于经济效果,这就是赔本赚吆喝!” “没有海运的承载多,又没有空运的效率高。” “中国向欧洲发起了新一轮的商业‘入侵’,想要向欧洲倾销更多价格低廉、品质一般的低端商品。” 美丽国刚开始对中欧班列几乎没有发表任何评论,但是随着起初一段时间的贸易数据公布,美丽国终于也毫不客气地加入了冷嘲热讽的队列。 事实情况是,中欧班列开通伊始确实有一段时间处于亏损状态。 因为不论运输经验、商品种类、架次成本、沿途配套人员和设施等等,都需要建设、摸索和积累经验,所谓“万事开头难”说的正是如此。 我国中欧班列项目组和运输部门,没有理会外界的冷嘲热讽,而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班列项目。 随着合作国家的增加,市场商务洽谈的推进,中欧班列的运输产品也从最初的电子产品,逐渐转变和扩展到服装、生鲜、水果、农产品和汽车等等。 2024年,中欧班列成渝地区宣布: “将率先在全国首次开展汽车动力锂电池铁路试运行工作。” 于是,又多了一样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类产品通过“新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 外国人说:“比空运慢,比海运成本高。” 其实这就是两句话,怎么说都可以: 中欧班列“比海运快,比空运便宜,比它们都更安全”难道不是事实吗? 市场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022年6月,仅仅“渝新欧”就向欧洲各地运送了超过1400万件、重达10.9万吨的紧急物资。 2024年,三大官媒发生:“中欧班列(成渝)年度开行量预计超过5700列。” 市场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一两年前,在中欧班列步入正轨之后,西方国家曾经质疑: “中国是否会在项目成熟之后逐步抬高运费,以此快速收回前期投资成本。” 几乎没有经过多久的讨论,铁路部门就发布消息称: “中欧班列要长久发展,不是一锤子买卖,是要互惠互利,建立中西方长久的商务合作关系。因此,运输费不仅不会涨价,还会考虑继续降低。” 以美国为主的海运国家沉默许久,部分外媒抛出了一个新的观点: “中国班列的存在,对我们的海上运输产生了不良影响,国际运输的整个局势都会因此面临很大的调整,而这些调整根本没有必要,这是在浪费世界的精力和资源。” 从质疑到嘲讽,再到冷眼旁观,接着又是歇斯底里。 中欧班列不仅加强了中西方的贸易合作,传递出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信号,又使我国摆脱了长久以来对于马六甲海峡的高度依赖,无疑是一件合作双赢、互利互惠的好项目。 至于是不是动了某些国家的蛋糕,这个就不好说了。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 光明网,《2024年中欧班列(成渝)开行量继续领跑全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