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书中有戏——《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剧目卷”赏析会在广州图书馆举行。本次活动由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指导,广州出版社有限公司、《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编委会、广州图书馆主办,广东粤剧促进会协办。
全面整理粤剧表演艺术
作为《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丛书的收官之作,“剧目卷”已于11月30日在第九届羊城粤剧节首发,本次活动是面向广大读者的一次推介分享。
在活动现场,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主编倪惠英向观众分享了《粤剧表演艺术大全》项目的缘起,她表示,2009年9月,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重演轻研”是一个长久困扰粤剧界的问题,“很多人想学粤剧,却找不到教材”。因此,收集和整理记载珍贵的粤剧表演艺术史料和资源,为粤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文化抢救工程。丛书的成功编撰出版,展现了当代粤剧人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标志着粤剧成为全国348个剧种中,第一个系统地完整呈现本剧种表演艺术体系的地方剧种。
从左至右:主持人周丽珊,分享嘉宾康保成、倪惠英、崔德銮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副主编、中山大学教授康保成则认为,粤剧是我国348个剧种之一,但其分量和影响力却不能简单地形容为“348分之一”。“粤剧是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少数几个中国剧种之一,即昆曲、京剧、粤剧、藏戏等,足见粤剧的分量”。他表示,很重要的一点是在编撰过程中有新发现,“我们在编撰过程中找到了排场的源头。《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霸王一折’是一段表演程式,也就是排场。最后在‘排场篇’的综述中把这个研究成果写进去了。”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编纂崔德銮承接着排场的话题引申出粤剧唱腔的介绍,粤剧的唱腔音乐丰富多彩,主要分为板腔类、曲牌类和诗赞类三种形式,粤剧音乐的形成和发展,也是经历了从“戏棚官话”到粤语的过程。他认为,粤剧的发展在于“守正创新”,这是粤剧人应该有的自信。
蒋文端演绎“打洞腔”
在现场,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粤剧院艺术指导蒋文端登台演绎了经典“打洞腔”,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据介绍,粤剧折子戏《打洞结拜》是粤剧传统排场戏,用戏棚官话演唱,剧中的“打洞腔”因此成为粤剧保留的传统“专戏专腔”。其后,来自香港的粤剧花旦林颖施也身着华服,用粤语演绎了《贵妃醉酒》,两位艺术家以现场演绎的方式让读者直观感受粤剧唱腔的发展演变。
从保护承诺到皇皇巨著,粤剧人交出了时代答卷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副主编罗铭恩介绍,目前,有记载的粤剧剧目11000多个,作为丛书收官之作的“剧目卷”,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传统例戏、表演排场、精选剧目共数百部予以介绍。入选作品均是历年来上演较多、影响较大、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而且以能提供演出视频(个别附音频)为基本条件,展示了大半个世纪以来粤剧剧目传承创作的基本情况,在表演艺术上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他表示,入选世界非遗是需要申请者有实际保护措施的,从2009年至今已过15年,《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的出版,就是粤剧人履行承诺交出的其中一项重要成果。《粤剧表演艺术大全》是广大粤剧艺术工作者不断结合时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粤剧文化传承与发扬,为更好地讲好湾区故事、中国故事所交出的时代答卷。
左二起:分享嘉宾梁郁南、罗铭恩、郑卫国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副主编梁郁南、《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编纂郑卫国分别从粤剧剧本和南派技艺等方面给读者做分享。无论是剧本还是表演程式,《粤剧表演艺术大全》都进行了追根溯源的整理和研究,从中可以得见粤剧的发展演变,这对学习粤剧、研究粤剧的人来说都非常有实用价值。
最后,广东粤剧院二团副团长黄春强、演员张昊然为读者表演了粤剧南派武技南拳,展现了硬桥硬马、威猛刚劲的南派武打风格和武打技艺,演员苏临轩、黄文意则表演了传统南派技艺“日月架”,展示了粤剧传统功架的别具一格和演员的扎实功底。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自启动以来,每一卷的成功出版,除了举行首发仪式和庆典晚会外,同时会举办名家与读者见面分享会。本次“书中有戏——《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剧目卷’赏析会”的成功举办,也代表着丛书的完美收官。
延伸阅读:
作为中华文化的璀璨瑰宝,粤剧自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其保护与传承工作备受重视。2017年,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和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广东粤剧促进会共同主办,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下属广州出版社出版的《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五大卷编纂工程启动,经过八年的努力,2024年11月工程竣工。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共分五卷——“做打卷”“唱念卷”“音乐卷”“舞美卷”“剧目卷”,共包含4700多页、540多万字、4000多张图片、15000多分钟视频和1200多段音频,全方位、翔实地反映了粤剧表演艺术的整体面貌。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自出版以来,得到中国戏曲界和中国非遗保护中心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获得了多个奖项。其中,2019年荣获“张庚戏曲学术提名奖”;2020年荣登“羊城十大好书”榜首;2021年全套书籍纳入“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电子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2022年入选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2023年荣获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通讯员杨名宇廖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