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车黄牛”屡禁不绝折射治理“疲态”,就医泊车难到底该如何破解

钱江晚报 2024-12-09 11:04:48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沈译笃

“泊车难”“泊车黄牛多”等情况,早已成为浙一、浙二周边长期存在的治理难点。潮新闻暗访调查发现,在泊车位紧缺、相关部门管理乏力、信息不对称等综合因素下,大众反映的黄牛“坐地起价”乱象确实普遍存在。(更多报道)

过去十多年里,该问题仍未得到进一步重视、解决。“‘泊车黄牛’问题折射政府规划布局不足,服务意识不到位,导致泊车问题‘久病不治’。”多名城市规划专家表示。

“是时候向医院周边动刀‘做手术’,通过扩容与疏通并举,为民众提供更好的就医环境。”专家们向潮新闻记者表示,杭州的数字经济、泊车市场化探索走在全国前列,“如果足够重视,完全有底气交出‘医院及周边泊车难的治理样本’”。

现场:忙碌的民警和招徕生意的黄牛“同框工作”

在骨伤科治疗较为知名的浙二医院,医院周边“泊车难”给就诊者带来的困扰较为突出。12月4日,浙二医院附近汽车临时停靠点,腿伤病人张华(化名)下车后,拄着拐杖,一瘸一拐走进医院大门。

从安徽赶来的就诊者黄磊(化名)则是坐在轮椅上,由他哥哥从距离浙二医院两个路口之远的地下泊车库,被推进门诊大楼。“图看病泊车方便,我们给了黄牛30元‘带路费’。”黄磊告诉潮新闻记者,“哪里知道,黄牛带的车位这么远。”

在医院门诊大厅里,类似“抱怨声”时有听闻。而最直观感受到“泊车难”的,往往是身体虚弱、带有伤痛的病人。“泊车黄牛”看到泊车需求,错落分布在浙一医院、浙二医院周边的直大方伯、马市街和清吟街沿线——几乎每相隔二三十米,就有黄牛探头、拦车、拍车询问“是否需要泊车带路”,俨如一道道通往医院的“关卡”。由此导致交通更为拥挤,堵车、鸣笛声中,还市场夹杂黄牛为抢客争吵……

在走访中,潮新闻记者看到了周边居民普遍反映的场景:忙于维持交通的民警和招徕生意的黄牛并存。两人相距数十米,“同框工作”成常态。这一幕,实际上已经在两所医院周边存在了数年。为何会如此?潮新闻多路记者调查后,也总结出多重表象原因:

——缺少泊车规划布局,总体车位数量不足,但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两家医院车位有限,其又所处杭州老城区,周边小区内部车位不足,外部道路空间相对较窄。

——治理权责不明,缺少牵头决策者。“黄牛泊车”如何治也让城市综合执法人员犯难,“并没有具体文件规定黄牛归谁管,我们只能看见赶一下”。有交通治理专家认为:“治理‘泊车难’其实并不难,关键是没有相关部门牵头干。”

——缺少车位引导,造成就诊者与车位信息不对称。潮新闻记者驾车在上述两家医院周边采访时,发现抵制“黄牛泊车”的提示牌数量,比泊车场提示多。实际上,两家医院附近泊车场有数个,价格从5元/时-18元/时不等,很多就诊者对此并不清楚。

思考:如何打通就诊泊车“便民最后一百米”

这些现实难题与解决之困,也再次引发百姓与治理领域专家关注。

“现在是时候解决了。”一位专家在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后发出感慨。他认为,黄牛“坐地要价”频现,实际上其贩卖的泊车入位正是“百姓就医需求”之一的真实映照。

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特聘专家、杭州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汤海孺认为,首先,因为很多车主对于医院周边泊车位情况不了解,造成信息不对称。黄牛实际上是利用这个情况打了个“信息差”。其次,泊车场内部管理存在缺失,泊车场管理人员配合、勾连,或是睁一眼闭一只眼,才会让黄牛的想法轻易得逞。

“要从根源上铲除黄牛,关键是要打破信息隔离。”汤海孺建议,加强政府管理部门与公众出行服务平台间的合作,依托城市大脑,充分发挥双方智慧交通服务能力和实时交通大数据能力,为浙一、浙二医院周边地区泊车服务提供重要支持和保障。此外,也可发动周围社区党员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共同维护泊车秩序,及时引导就医车辆正确、高效泊车。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破解“医院泊车难”问题,一方面需要彻底整治黄牛揽客乱象。另一方面,仍需提升城市泊车综合治理水平,双管齐下,打通就诊“便民最后一百米”。

交通领域专家、杭州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吴伟强,长期呼吁解决“医院泊车难”。他同样认为,挤压黄牛生存空间,首先要解决医院周边泊车位短缺,以及车位信息不对称问题。

“如果再从附近那些老小区里挖掘泊车空间,能力非常有限,这必须从城市整体战略层面来布局。”有20余年杭州交通治理调研经验的吴伟强对浙一医院、浙二医院泊车难这一顽疾长期关注,“泊车是城市最基础的设施,尤其是城市最高决策层,应该下决心去牵头落实。”

“杭州是数字之城,但没有足够泊车位保障的数字化,就像无根的浮萍,只会把更大的问题往后积累。”吴伟强表示,要抓住城市更新的机遇,片区化统筹建设泊车位,比如立体泊车楼和地下泊车库等。杭州市治堵办也应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泊车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应配备接送车,或者建议采用规范化代客泊车。如果杭州能在泊车扩容上走出坚实一步,配上更完善的导航引导,这个问题完全可以解决。

长远:望“掏家底”探索“医院泊车难治理样本”

实际上,这一、浙二周边泊车难问题的持续,也是全国多地“医院泊车难”的缩影。尤其是在大城市,全国各地涌入的患者与医院及其周边车位短缺、优质医疗与配套不足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向潮新闻记者表示,依托杭州数字经济产业链,以及活跃的市场经济、技术创新等支持,都是助力杭州破解医院泊车难的“丰厚家底”。

与此同时,记者对话的几位专家均都给出了肯定答案,“从综合实力看,杭州完全有实力打造出‘医院及周边泊车难治理样本’。”他们期待杭州相关主管部门进一步重视就诊者泊车需求,积极探索实践。

吴伟强分析,首先,杭州拥有成熟的数字化治理基础,这为创新便捷泊车应用场景提供了成熟条件——杭州城市大脑泊车系统平台通过部门协同,融合规划、建设、发改、交警、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泊车相关信息,汇聚了数十亿条涵盖泊车生态各要素的数据。事实上,如今开车前往浙一医院、浙二医院附近,其实抬头就能见到路边醒目的泊车引导指示牌,上面显示着附近泊车场泊车余位。

“只不过,车位显示数据和现实余存有些出入。”近年来,吴伟强通过调研走访发现,浙一医院、浙二医院周边泊车指示牌不算很准确,“代表城市数字化的车位余量显示牌,不该成为糊弄百姓的形象工程,应深究问题出在哪,又该如何解决。”

事实上,杭州的泊车场产业化也在全国处于比较领先地位,政府投资建泊车位的同时引入了大量民间资金。“有了资金、技术保障,还有不少本土企业能建设现代化泊车场,政府层面进一步牵头去做,这些事能很快落实推进。”吴伟强说。

曾刚认为,一定程度上来说,破解医院泊车难,考验着有关部门的治理能力和水平,但这不光是政府层面的事,也需要医院主动作为。

“群众就医是民生大事,不能让‘泊车难’加剧‘就医难’。”曾刚表示,医院需要有意识主动和地方规划部门对接配合,共同来推出更多有分量的举措,这样一来,有利于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汤海孺建议,破解医院泊车难需构建“治理共同体”的概念,一方力量很难实际解决问题,需要医院、街道、交警等各方共同参与,“任何一环都得环环相扣,关键还在于需要有一个牵头方召集统筹各方力量。”

0 阅读:4

钱江晚报

简介:钱江晚报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