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一老师去康定支教,他在上面喊得嗓子都哑了,孩子们却在下面交头接耳,气得他跪地大哭:“我求求你们了,你们能好好学习吗?”而就是这一跪,竟改变了孩子们的一生。
这位老师名叫胡忠,来自四川成都石室联中的化学老师,一次胡忠和妻子谢晓君到甘孜旅游时,偶然接触到了西康福利学校的孩子们。 孩子们简陋的生活环境,破旧的教室,陈旧的课本,深深触动了胡忠夫妇的心。 回到成都后,胡忠夜不能寐。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那些孩子们期盼的眼神。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辞去成都的工作,前往康定支教。 2001年,胡忠如期来到了康定。初到高原,他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困难,但他咬牙坚持了下来。 语言不通是另一个难题,当地的藏语和他熟悉的汉语有着天壤之别。为了更好地与学生沟通,胡忠开始自学藏语,每天晚上挑灯夜读,努力记住一个个陌生的音节。 在学校里,胡忠不仅是一名化学老师,还身兼数职。他是语文老师,是数学老师,甚至还要负责学校的后勤工作。条件艰苦,但胡忠从未抱怨。他深知,自己的每一分付出,都可能改变这些孩子的未来。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刚开始的教学并不顺利。学生们对这位来自平原的老师充满好奇,却并不认真听讲。 课堂上,胡忠声嘶力竭地讲解,学生们却在下面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他尝试过各种方法:严厉批评,耐心劝导,甚至是有趣的课堂游戏,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有一天,胡忠终于忍无可忍。他站在讲台上,声音嘶哑地喊道:"我求求你们了,你们能好好学习吗?"说完,他竟然跪了下来,泪水不受控制地流下。教室里瞬间安静了,所有的学生都呆呆地看着这位跪在地上的老师。 这一跪,仿佛打开了某个开关。从那天起,学生们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开始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甚至主动留下来请教难题。胡忠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他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 胡忠的妻子谢晓君也加入了支教的队伍。她来到了更加偏远的木雅祖庆,在那里建立了一所学校。条件比康定还要艰苦,但谢晓君坚持不懈。她不仅要教书,还要负责学校的日常运营。即使在生病期间,她也坚持站在讲台上,用沙哑的声音为孩子们讲课。 胡忠夫妇的付出没有白费。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所教的学生中,越来越多的人考上了大学。到2012年,胡忠所在的学校已经有80多名学生考上了大学。 然而,成功的背后是巨大的牺牲。胡忠每月只有300元的工资,大部分都用在了学生身上。他无法照顾远在成都的年迈父母,这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痛。每次打电话回家,听到父母的声音,胡忠都会感到深深的愧疚。 但是,胡忠知道,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他和妻子谢晓君舍小家顾大家,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了高原教育事业。 2012年,胡忠夫妇被评为"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他们的事迹传遍全国,感动了无数人。但对胡忠来说,最大的奖励不是这个荣誉,而是看到自己的学生们一个个走出大山,拥抱更广阔的世界。 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点燃希望。胡忠夫妇的故事,正是这种希望的化身。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者,什么是无私的奉献精神。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是一个国家的未来。胡忠夫妇的故事,不仅仅是个人的奉献,更是对教育公平的呼唤,对教育本质的诠释。只要有爱心,只要有决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改变他人命运的力量。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畅所欲言,留下你的看法,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