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福建厦门,男子喝醉后回5星级酒店的房间,他醉得打不开房门。3个女服务员问他有什么帮助,却被他吓得逃进电梯。之后男子在负三层被发现,已经死亡。家属把酒店告上法庭,一审驳回家属诉求,二审中,家属提出1个细节,丈夫之所以坠梯,是3名女服务员讥笑激怒了他。法官查看监控后,这样判了! 事情要从陈旭的这次出差说起。作为一名普通的商务人士,陈旭经常需要四处奔波。这次,他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入住了当地一家颇有名气的五星级酒店。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陈旭约上几位老友小聚。酒过三巡,推杯换盏间,陈旭不知不觉中已经喝得酩酊大醉。 当夜色渐深,聚会结束时,陈旭已经难以自己走路。好在朋友们还算清醒,将他送到了酒店。朋友住在19层,而陈旭的房间在23层。 朋友们将醉醺醺的陈旭送进电梯,看着电梯门缓缓关上,便放心地离开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竟是他们最后一次见到活着的陈旭。 电梯里的陈旭,意识已经模糊。当电梯到达23层时,他摇摇晃晃地走出电梯,来到自己房间门前。 然而,醉酒的大脑已经无法正常工作,他竟然将身份证当作房卡,一次次尝试刷卡开门,却始终无法成功。 在酒精的作用下,陈旭的情绪变得暴躁起来,他开始大声拍打房门,引来了其他房客的不满。 就在这时,陈旭突然产生了一个糟糕的想法:他决定再次乘坐电梯,希望能找到正确的房间。然而,醉酒状态下的他已经完全失去了方向感。 他在酒店的各个楼层之间来回穿梭,最终误入了21层。在这里,陈旭的行为变得更加混乱,他开始大声喧哗,甚至试图强行打开其他客人的房门。 酒店前台很快收到了投诉电话。考虑到情况的紧急性,前台立即派遣了三名服务员前去处理。这三名服务员都是在校中专生,正在酒店实习。他们年轻,缺乏经验,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当服务员们赶到21层时,看到的是一个醉得不省人事的陈旭。他摇摇晃晃地站在走廊里,口中不断咒骂着。服务员们试图与陈旭沟通,希望能帮助他找到自己的房间。
但是醉酒的陈旭却对他们的善意置之不理,反而变得更加粗鲁和无理。 之后在陈旭的一次猛烈推搡下,他自己反而失去平衡摔倒在地。 服务员们本应立即上前搀扶,但出于恐惧,他们却退后了几步。更糟糕的是,监控录像显示,有服务员在看到陈旭摔倒时甚至笑出了声。 这个笑声无疑刺激了已经情绪失控的陈旭。他挣扎着爬起来,朝着服务员们大声咆哮。服务员们被吓坏了,他们慌乱中联系了保安,然后迅速离开了现场,留下陈旭一个人在走廊里踉跄。 陈旭见服务员们离开,愤怒之下追了上去。他跌跌撞撞地来到电梯口,看到电梯门正在缓缓关闭,便用力踹了一脚。然而,醉酒的他并没有意识到,他误入了员工专用的电梯间。这里的电梯门并没有完全关闭,留下了一道危险的缝隙。 陈旭一脚踏空,从21层的高度直接坠入电梯井。他的身体急速下坠,最终重重地摔在负三层的底部。这一坠落,夺走了陈旭年轻的生命。 当保安赶到现场时,一切已经太晚。他们发现陈旭的尸体时,只能立即报警。警方很快展开了调查,经过详细的现场勘查和取证,最终得出结论:这是一起意外事故,不存在刑事案件嫌疑。 然而,对于陈旭的家属来说,这个结论无法平息他们的悲痛和愤怒。他们无法接受自己的亲人就这样离去,更无法原谅酒店在整个事件中的处理方式。于是,他们决定通过法律途径寻求公道。 陈旭的妻子丁艳成为了这场官司的主要推动者。她认为,酒店在整个事件中未能尽到应尽的安全保障义务,应该为陈旭的死亡承担主要责任。 服务员在看到醉酒的陈旭摔倒后,不仅没有及时搀扶,反而表现出幸灾乐祸的态度。其次,服务员在面对危险情况时选择了逃避,而不是等待保安到来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 面对家属的指控,酒店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辩护。他们坚持认为,酒店已经尽到了安全保障义务。 酒店的代表指出,在接到服务员的报告后,保安立即行动,开始寻找陈旭的下落,并及时报警。同时,酒店的各项设施都在正常运行,不存在安全隐患。酒店方面认为,陈旭的死亡主要是由于其自身醉酒后的失控行为导致的。 法院认定,陈旭的死亡确实主要源于其自身的醉酒行为。作为一个成年人,陈旭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主要责任。然而,法院也指出,酒店在人员管理和突发事件处置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服务员的不当行为和酒店管理的漏洞,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事态的恶化。 基于这些考虑,法院最终判决陈旭本人承担75%的责任,酒店承担25%的责任。 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对于个人而言,它警示我们在外出时要格外注意自身安全,尤其是在饮酒时更要把握分寸。醉酒不仅会影响判断力,还可能导致危险行为,甚至危及生命。作为酒店客人,我们也应该主动保护自己的安全,避免做出可能危及自身的行为。 (案例来源:福建厦门中院)
jy3021159
摔死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