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男子被派到欧洲工作,觉得当地好,便拿了绿卡并注销户口,十几年后,男子又想回国养老,还重新拿到户口。岂料,男子去社保局领退休金,却被一口拒绝,双方闹到法院,法院这样判! (信息源:裁判文书网)
1990年,34岁的王建国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公司决定派他到欧洲分公司工作,负责一个重要项目。 初到欧洲,王建国确实遇到了不少困难。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工作压力,都让他感到力不从心。但他凭借着坚韧的毅力和过硬的专业能力,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环境,并在工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建国渐渐爱上了欧洲的生活方式。相比国内,这里的工作节奏更加轻松,社会福利更加完善,生活质量也更高。他开始萌生了长期在国外发展的想法。 五年后,王建国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申请当地的永久居留权。在获得绿卡后,他又做了一件在当时看来很"激进"的事情——注销了中国的户口。然而,王建国没有想到,这个决定日后会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接下来的十几年里,王建国在欧洲过着安稳的生活。他在公司步步高升,最终成为了一名中层管理者。他的孩子也在当地出生并接受教育,一家人看似已经完全融入了异国的生活。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王建国开始感到一丝不安。他发现自己越来越怀念家乡的一切:熟悉的街道,地道的美食,以及那份与生俱来的文化认同感。 在王建国58岁那年,他做出了另一个重大决定:回国养老。他对妻子说:"我们在国外生活了这么多年,也该回去看看了。再说,国内的发展这么快,说不定比国外还好呢。" 2018年,王建国一家回到了阔别多年的上海。他们惊讶地发现,这座城市在短短二十多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地铁四通八达,街道整洁有序,处处彰显着现代化大都市的魅力。 回国后,王建国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办理户口。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他顺利地恢复了中国国籍并获得了户口。 然而,当王建国兴冲冲地去社保局申请领取退休金时,社保局的工作人员告诉他,由于他在1995年注销户口时,社保账户已经被封存,个人账户资金也已经转出。按照现行政策,他不符合领取退休金的条件。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王建国陷入了困境。他不解地问道:"我在国内工作了19年,交了那么多年的社保,怎么现在就不能领退休金了?" 社保局的工作人员耐心解释道:"根据相关规定,出国定居并注销户口的人员,其社会保险关系应当终止。您当时注销户口时,我们已经按程序处理了您的社保账户。现在您虽然重新获得了户口,但因为年龄已经超过了法定退休年龄,所以无法重新参保。" 王建国听完这番解释,心里既懊恼又沮丧。他没想到当年为了方便而注销户口的决定,竟然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他开始后悔当初的冲动,但现在后悔已经于事无补。 不甘心的王建国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个问题。他找到了一位专门处理社保纠纷的律师,希望能够通过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律师在了解了情况后,坦率地告诉王建国:"这个案子胜诉的可能性不大。社保局的做法是有法律依据的。但是,如果您坚持要打官司,我们可以试试。" 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王建国决定起诉社保局。他的诉讼请求很简单:要求社保局为他办理退休手续,并从法定退休年龄起按月发放养老金。 案件开庭审理时,王建国的律师提出了几点主张:首先,王建国在国内工作了19年,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应该享受相应的养老待遇;其次,王建国注销户口时并不知道会有这样的后果,社保局应该尽到告知义务;最后,既然王建国已经重新获得户口,就应该恢复他的社保权益。 社保局的代表则坚持他们的立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王建国注销户口时社保关系就已终止,个人账户资金也已经转出。现在他虽然重新获得户口,但年龄已经超过了法定退休年龄,不符合参保条件,因此无法为其办理退休手续和发放养老金。 法院经过审理,最终驳回了王建国的诉讼请求。法院认为,社保局依法封存王建国的社保账户并无不妥,王建国的养老保险关系确实已经终止。同时,考虑到王建国回国时已超过退休年龄,不符合重新参保的条件,因此无法为其办理退休手续和发放养老金。 王建国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了上诉。然而,二审法院维持了原判。 这个判决无疑给了王建国当头一棒。他原本以为回国后可以安享晚年,没想到却面临着没有退休金的窘境。这让他不禁开始反思自己当年的决定是否明智。 对此,你怎么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