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5年修复,巴黎圣母院重新对公众开放。据报道,当地时间12月7日晚,巴黎圣母院举行重新开放仪式,约200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受邀出席当天的庆祝仪式,包括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等数十位领导人。
法国人已经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修复后的建筑将带来“希望的震撼”。法国总统马克龙对巴黎圣母院重修后的判断,所言不虚。据报道,开放当天巴黎风雨交加,但无法阻挡来自各地参观者的巨大热情。而此前,其官网刚开放预约,短时间内8日的预约名额即被抢光,足见巴黎圣母院风华绝代的魅力仍在。
巴黎圣母院浴火重生,再绽光华,无疑值得欣慰。当初,一场无妄之火毁了巴黎圣母院,不仅“烧在整个法国的心上”,也让全世界都为之哭泣。究其因,于法国而言,巴黎圣母院是“石头的交响乐”,不仅是地标,还是“国标”;于人类而言,巴黎圣母院不仅具有建筑学意义——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代表,还是一个不朽的文学符号——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巨著《巴黎圣母院》滋润了一代代人的心灵,更是璀璨夺目的世界文化遗产。如此种种,都意味着巴黎圣母院具有难以取代的价值。
钟声归来,传奇接续。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其北钟楼的8座钟时隔5年再次敲响,这当然是好事,但不可回避的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钟声再现了美好记忆,也是触达人心的警钟——即如何保护好巴黎圣母院,不让悲剧重演?
一名见证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的游客称:“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无论对巴黎还是法国文化遗产而言,都是一次重生。这个巨大工程不仅是建筑层面的修复,更传达出一种坚韧的力量。我们有责任为下一代保护好这一文化遗产。”
重修巴黎圣母院是个浩大工程,不仅耗资巨大,更需要无数能工巧匠,需要举法国全国之力,乃至集结国际力量。据介绍,此前,国家文物局曾派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等两位中方专家前往法国,就巴黎圣母院修复工作进行交流。巴黎圣母院属于法国,也属于全世界,大家一起努力让巴黎圣母院重现风采,这是理所应当的。
回到文物保护和修复。防止文物被毁,这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重大问题。今年5月,国家文物局、国家消防救援局联合发文,要求进一步加强文物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其背景是,此前某地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生火灾,事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造成大礼堂屋顶梁架结构、屋面构造严重损毁,引发质疑。
文物承载文明、传承文化,是不可再生的珍贵遗产,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加大力度保护文物,强化执法检查。坚决遏制文物火灾事故发生,并无捷径可走,惟有老老实实落实各项制度安排。
比如,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消防部门要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博物馆单位对照《文物建筑和博物馆火灾风险防范指南及检查指引》开展风险隐患自查自改。再比如,市、县级文物行政部门要会同消防部门对整治范围内的文物博物馆单位、文物保护工程工地及相关场所排查整治情况开展全覆盖式检查验收。此外,各文物博物馆单位要结合自身风险制定应急预案,促进文物消防演练规范化、常态化。制度设计再精准,如果不落实,保护文物就是空话。
巴黎人称巴黎圣母院为“我们城市的心脏,承载着我们的历史和记忆”。其实,对于全世界人民来说,每一件文物、每一处世界文化遗产都承载着历史和记忆,都需妥善保护,不容出现任何差错。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让人看到了世界文化遗产闪耀的光华,而要警醒的是,绝不能巴黎圣母院重蹈覆辙,也不容其他文物葬身火海。
“一砖一石,日复一日,一世纪接一世纪,爱从未消逝。”但愿从劫难中挺过来的巴黎圣母院继续带给人类独特的审美享受,更期待所有的文物都免于劫难。保护文物,走近文物,一起触摸人类历史与文明的脉动,我们将走得更远更自信。
文|王石川(作者是北京知名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