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是寒冬时节,虹山湖市民公园里却洋溢着别样的热闹与生机。凛冽的寒风并未阻挡市民出行的脚步,沿着湖岸,三五成群的市民悠闲漫步,曾经那片杂草丛生的环湖西路,如今已完成了一场蜕变,成为市民游客的休闲打卡游玩地。
来自镇宁的陈阿姨不时举起手机拍照,“我经常和朋友来这里游玩,今年重新修整后的公园非常漂亮,种了很多花,拍照非常出片。旁边有很多科普展示牌,看了之后我们才了解,下雨天这条路上不会有积水是因为这些新增的设施会把雨水吸收掉。”
虹山湖市民公园于2018年9月竣工并投入使用,成熟的游乐、景观设施满足了市民游客的娱乐需求。然而,此前每逢降雨便会出现路面积水等状况,不仅破坏景观美感,还会对市民游客的出行安全造成隐患。同时,部分雨水花园区域应对雨水的能力极为薄弱,无法实现对雨水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利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今年4月,我们对环湖西路进行海绵化改造,5月中旬完工。结合地形地貌和周围的植被特点,设置雨水滞留设施,对老化、损坏的雨水管道和排水设施进行及时修复和加固。”虹山湖公园海绵城市科普展示提升项目施工负责人韦升富说,“同时,也新建和改造了雨水花园、植草沟等生态型雨水处理设施。雨水花园里的植被调整配置了马鞭草、鸢尾花等耐水耐旱的植物,兼具功能性和美观性。此外,公园内设有海绵设施科普展示区和科普立牌,以立体化的方式向大众深入阐释海绵城市的先进理念与独特功能。”
当雨水降落,植草沟利用微小的坡度引导雨水有序流动,其表面铺设的耐冲刷且根系发达的植被,不仅能减缓雨水流速,防止雨水对地面造成冲刷侵蚀,还能利用草根的吸附和过滤作用,进一步去除雨水中的悬浮物和部分污染物,让雨水在流淌过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再将雨水导向雨水花园或其他调蓄设施。
雨水进入花园后,会先经过表层植被的截留,较大的杂质颗粒被阻挡在外。随后,雨水缓慢下渗,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根系能够吸附、分解雨水中的污染物以及部分重金属离子,使雨水得到进一步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利用,维持其生长需求,另一部分则继续下渗,补充地下水资源。
除此之外,在暴雨来临时,位于虹山湖公园北侧的滞涝池能够迅速接纳来自周边区域过量的雨水径流,依靠足够的容积暂时储存雨水,避免雨水在短时间内大量涌入城市排水管网造成内涝。同时,池内的水生植物会对滞留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经过净化的雨水再通过专门设计的排水管道,实现雨水的错峰排放。
这些海绵设施周边设有景观科普平台和立牌,不仅提供了绝佳的观景视角,还融合了科普元素,展示海绵城市设施、功能及材料等方面的知识。市民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可以了解雨水管理的相关知识,实现观景与学习的双重体验,从而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韦升富表示,虹山湖公园海绵城市科普展示提升项目作为安顺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示范点,打造了一个兼具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的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的会客厅”,虹山湖成为安顺市的生态新名片,为安顺市未来的海绵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罗希实习记者周雪编辑:张小维责任编辑:陈泽赟终审: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