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一群人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探访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安康故事

身边24小时 2024-12-10 12:11:57

“中央水塔”秦岭的南麓与巴山北麓不断向夹在中间的峡谷盆地输水,涓涓流淌的溪流,最终汇聚成气势磅礴的汉江。

奔流不息的汉江从安康城区穿城而过,汉江在安康市境内流长340公里,常年流量262亿立方米,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入库水量的63%,从而使安康成为丹江口水库供水量最多的地区。

安康百姓临水而居,因水而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年以来,坚持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升级之路的安康,始终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扛牢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政治责任,统筹抓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瀛湖风光。

治水筑牢水生态安全屏障

近日,白河县在麻虎镇十里社区汉江画廊码头开展汉江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在汉江白河段放流鱼苗15万尾,一尾尾鱼苗欢快地游入水中,为汉江再添生机与活力。

通过增殖放流,可以迅速补充生物资源的数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与禁渔措施相互配合,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健康、繁荣的水域环境。

南水北调,水质是根本。2014年12月12日,蓄势已久的“南水”向北一路润泽着北方大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十年来,安康市主动担当作为,坚决履行职责,开展山水同治、水岸齐管的系统综合治理,在治污、增绿等方面多点发力,推动汉江生态质量全面提升,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

瀛湖风光。

实施汉江、旬河、月河综合整治和中小河流治理,持续提升汉江及中小河流沿线防洪保安能力,建成5级以上堤防731公里,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全市水土保持率达到74.31%。完成秦岭区域83座小水电站整治。瀛湖生态旅游区率先启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工作。针对库区网箱养殖带来的水污染问题,安康取缔瀛湖库区养殖户468户、拆解网箱31533口,建立健全巩固网箱清理整治成果长效机制。今年瀛湖入选国家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在河湖长制工作推进落实中,安康立足市情,一体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综合治理,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水利部先后5次向全国推广安康保护南水北调大水源、“河湖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河湖长+志愿者”等创新做法,2个典型案例获评全国河湖长制工作典型案例。

安康市持续深化水污染防治,按照“全口径、地毯式”要求,全域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不断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江南再生水厂获评2024年全国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扎实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累计建成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87套,完成820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

安康市岚皋县南宫湖。

同时,安康市有序开展入河排污口全域排查整治,排查确定汉江、堵河干流入河排污口659个,溯源率100%,整治完成率79.97%,其他支流加快排查整治。通过南水北调环境应急指挥平台接入420个重点污染源(风险源)视频监控点位、134个排放口,将境内集雨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941条河流、2206个环境网格管理员纳入监管平台“网格化”管理体系,与公安、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实现“一张网”实时监测预警全覆盖,形成多部门齐防共管的工作格局。

护水形成守护汉江生态的强大合力

泛画舫于瀛湖之上,波光粼粼,轻舟点点,远山涂黛映水,近岸绿柳成烟,人如画中游。

瀛湖这派瑰丽的景象,离不开当地干群合力持续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十年来,保护汉江水质、爱护生态环境,在安康市干部群众中已内化为共识、转化为行动,使一泓清水源源不断地流向丹江口、受水地。

过去养鱼,现在护水。在瀛湖生态旅游区还活跃着一支漂浮物打捞队,打捞员都是附近的村民。

一大早,打捞队乘着小船,带上抄网,仔细检视库区。打捞队成立十年来,队员们不遗余力地守护着瀛湖的美丽风光。每到汛期,湖面漂浮物增多,就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打捞队负责人说:“尽管工作辛苦,但心情格外舒畅。打捞工作相当于打扫自家门口的垃圾。越来越清澈的湖水、越来越美的家乡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

月河是汉江的一条重要支流,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的一部分。“我从2016年开始捡河道垃圾,基本每天装4个编织袋,第二年每天基本上就装1个编织袋。现在每天捡的易拉罐、塑料袋等垃圾不会超过20个。”汉阴县观音河镇合心村村民储著军说。

2016年在“博元公益”的支持下,由85名群众组成了“御源军”,负责在各自的居住地捡拾河道垃圾、宣传环保知识、宣讲垃圾分类。几年过去,河道变干净了。

截至目前,汉阴县在9个镇16个村设立了“垃圾分类置换驿站”,已向村民兑换价值超80万元的物品,覆盖10万余人。“御源军”的队伍已经发展到142人。

在安康,这样的护水志愿者并不少见。全市各级建立“河小青”“女子志愿护河队”等志愿护河组织,招募护河志愿者1万余人,累计巡河护河4万余公里,常年开展漂浮物打捞和清河行动。安康市建立“河湖长制+志愿者”护河机制,2412名河湖长、2598名护河员,让大小河湖有人管、有人治、有人护。

十年来,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已成为300万安康人民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十年来,安康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源源北上的“南水”更加清澈甘洌。

2024年1月至10月,安康城市水环境指数2.9474,排名全省第一,与上年同期相比,水质改善幅度为5.31%;全市地表水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汉江羊尾(出陕)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Ⅱ类标准。

朱鹮在石泉县城关镇丝银坝村草池湾觅食。

日前,20多只朱鹮在汉阴县城区景观桥附近河边漫步、觅食、飞翔……呈现出一幅优美和谐的生态画卷。

生态美,鸟来栖。朱鹮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誉为“东方宝石”,是一种对生存环境要求非常苛刻的鸟类。随着安康生态环境的逐年改善提升,朱鹮也从城市的“稀客”变成了“常客”。

兴水端牢“生态碗”培育新业态

爱水、护水,水因人而“净”,人因水而兴。“一泓清水”激活安康百业发展“一池春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年来,安康人民有付出,亦有收获。

山脚下,一个个“圆桶鱼缸”整齐排列,随着饵料的一抛一撒,成群的鱼儿翻腾跃动,争相觅食,水花四溅……这是在岚皋县四季镇木竹村陆基养鱼基地看到的一幕。

“养鱼是个细致活,一定要注意观察,技术方面有啥不懂的要及时和县上的技术员联系,千万不能有任何的闪失。”木竹村相关负责人向渔场的工作人员嘱咐道。

据介绍,木竹村今年结合全县开展的和美庭院建设,共投资120余万元,在县水利局的支持下,把海拔1000米山上的水引下来,分别在3组的田坝子和4组老街2个点建起24个大圆桶,发展陆基养鱼,7月间已投入中华鲟鱼1.5万尾。

“现在每天平均出货5万件!”安康龙王泉富硒矿泉水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产品不仅入驻安康各大商超,更远销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成都等地。

安康汉江龙舟节。

安康水资源总量占全省的61%,也是全国最大的天然富硒区。全市102处泉点满足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要求,发展包装饮用水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23年实现产值2.2亿元。

如今的瀛湖,湖面纤尘不染,水色湛蓝澄净,犹如镶嵌在汉江上游的一颗瑰丽的明珠。水岸之上,昔日养鱼捕鱼的渔民,在政府的帮助引导下,发展了茶果种植业,开起了民宿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

据介绍,安康聚力打造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胜地和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深化“旅游+”“康养+”战略,“毛绒玩具+文旅”主题活动持续强劲引流,全市建成4A级旅游景区19个,以休闲度假、康养民宿为重点的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

石泉县城关镇丝银坝村草池湾,村民们大面积发展有机稻田,通过采取不施化肥农药、适当“留白”不种粮食等措施,提高泥鳅、黄鳝等鱼的繁殖力,使“落户”于此的朱鹮能够获得充足的食物。

以生态环境保护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安康立足资源禀赋,发扬生态优势,已经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转型之路。

从富硒茶,到养殖业、包装水、预制菜、生态游……近年来,安康市以旅游带动为突破,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先后确定了富硒食品、生态旅游、新型材料、现代物流、毛绒玩具、秦巴医药、交通装备、消费电子8条市级重点产业链,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全市生态友好型产业占GDP比重达85%,绿色工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80%,把生态“高颜值”变为经济“高价值”。

同时,安康市还积极探索创新绿色低碳发展,围绕破解“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搭建全省首个GEP核算制度体系和GEP自动化核算平台,发布生态产品目录清单等5项研究成果。组建运营10个县级生态资源公司,申报入库“恒口示范区生态环境导向开发”“富家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等6个EOD项目,实现涉秦岭区域首宗林业碳汇交易。获评国家低碳试点优良城市。

把生态环境保护好了,人们才能更长远地发展;而只有人们发展好了,才能从根本上巩固住环境保护的成果,安康市始终践行其中。

从南到北,共饮一江水。

安康守的是南水北调的“清水井”,护的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安康市委宣传部供稿/图)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