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刘玉涵
12月2日,浙江文学榜(2021—2023)正式发布,共涵盖特别荣誉榜、长篇小说榜、中篇小说榜、短篇小说榜、诗歌榜、儿童文学榜、散文杂文榜、报告文学榜、文学评论榜、网络文学榜、文学翻译榜等十一张榜单。
浙江文学榜(2021—2023)由浙江省作家协会对浙江全省2021至2023年三年内创作、发表的文学作品进行评审并发布,以鼓励浙江作家不断攀登文学高峰。浙江作家公号和潮新闻将持续对话上榜作者,带领读者了解优秀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
作品简介:
诗集收入池凌云2013年以来的诗作120多首,绝大部分均未正式结集。全书分为“海边的风车”“永恒之物的小与轻”“给大雁唱一支歌”“青海书”等四辑。诗人相信艺术的魅力存在于广阔的怜悯和不断的对话中,存在于艰难的汲饮之美中。爱、赞美、悲悯是这些诗中反复出现的主题。诗人以近似于祈祷的音调给卑微的生命以赞颂,让遗失之物复活并发出回响。
作品评语:
《永恒之物的小与轻》从诗性哲学层面去探究“生活在低处”的众生之相,反映了诗人在追求永恒价值时的一种特殊倾向,即寻求那些简洁、单一、细小、精炼且对人性具有深远影响的东西。它是跨越时空、穿透历史的一种“暗物质”。
池凌云没有刻意在诗歌中塑造美的画面和声调,只是基于“真实、真诚、虔诚”的诗歌理想,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放弃对美的信仰,将痛苦和晦暗的经验统一于“美”的范畴。她的诗节制、内敛而谦逊,秀外慧中。
创作谈:从最小的可能性开始
写作的过程,是艰苦却又充满喜悦的精神体验,是在幽暗之中去感受一种光的指引,是从熟悉的事物中,寻找更为广阔的世界。在一个永远有待发现的世界,诗人的其中一个职责就是以诚挚的情感,准确有效地使用词语,延缓美好事物的消逝。而语言与世界的互相寻求,也在召唤写作者的选择。
对于浩瀚的世界,有限的生命只能感知到很少的一部分,当我们试着去感知,晦暗难辨的事物,也会露出面貌。存在的奥秘,是吸引我去创作的一部分。我希望在写作中,寻求一点点人与自然,以及事物间的一些新的东西,在艺术的冒险中寻求一种诚实的声音。“诗人是受难的乐器。”当我们开始寻求,或许,一些微小的事物,将从我们的意识内部得到新生。当我们关注它们,会看到折射出的一缕光线,或者阴影。我觉得,即使是一些微小的事物里边,也可能包含了更广阔的意义。正如一位诗人所说,“应当重新创造一种希望”,(博纳富瓦)在我们存在的那个空间里,我们要寻找的,除了真实的诗,还有求索中建立起的希望。那种不会在日常的颓丧与冷漠中消亡的希望。
这也是我一直信奉的:如果付出努力,保持真诚和希望,即使是有限的力量,也能在无穷之中显露非凡的精神。
这种希望来自于一个人爱的能力。我相信,不管使用了什么形式,一切语言为爱服务,这是语言最后要抵达的地方。
这种爱的能力,在当下,或者可以称作“人类的同情心”,在人与人之间,在人与世界之间,以一种善意开始……就像在两堵墙之间,当你敲击它,会有一种回应。当你俯身观察一片落叶或地衣,被观看的事物会有一种温度。
或许我只是一厢情愿地期待这种回应的到来。但写作的路没有捷径可走,除了躬身劳作,还需要很多,包括感受事物的变化,看到新的希望。
我曾经在一首诗中写过,“一颗碎成两瓣的珠子也能愈合,如果不能依靠它,我独自也能完成。”在现实中,我们不得不面对众多废墟和沟壑,事物飞速地消亡……诗人在诗歌的世界里,衔接、修复、弥补、拯救,保留诗意和人类不屈的精神与爱,让更多孤独者与不屈者的精神相济。这些都是我喜欢的方式。虽然我不知道最终是否能完成,那颗破碎的珠子最终是否真的能愈合。艺术并非总得屈从于自然的规律,我不知道我能做到多少,但是,一切都值得去尝试。或许,朽木可以不朽,流逝可以回转,伤痛可以痊愈,爱可以抵达,任何存在都不会化为乌有……这一切,正是诗人要努力从事的工作,而所有辛劳,最终都不会徒劳无功。
从我写作开始,我就秉承一种信念:从最小的可能性开始,去劳作,去爱,不放弃。我的写作还在求索中,还需要向那些经受苦难却依然绽放出人性之美的人学习,还要向低处的声音讨教。每一个卑微的声音都不该被忽视,每一束光的降临,皆有其使命。我相信,在废墟中捡到的残余,或许也能建立诗歌。而诗歌中,总有一种未知令人神往,吸引我继续探求,汲取,努力走得更远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