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百模大战”爆发,2024年大模型应用浪潮来袭。从ChatGPT、文心一言等产品的横空出世,到多模态AIGC、垂直行业模型的百花齐放,过去一年,AI大模型正加速从象牙塔走向落地应用。
从去年的“卷大模型”进化到今年的“卷应用”阶段,产业端已经在探索如何“玩转”AI大模型,在智能终端、工业制造、医疗健康、智慧教育、交通出行、金融服务等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用AI大模型技术来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生产效率、创造新价值……
在此背景下,南方都市报联合百度推出《探寻产业智变“模”范生》系列报道,通过解码AI技术赋能产业的标杆案例,探究大模型时代下的生产力变革。
武汉初冬的早晨,寒意袭人。王妍坐进自动驾驶测试车,系好安全带,认真检查仪表盘上的各项数据。一如既往,她开始了新一天的自动驾驶测试任务。城市渐渐苏醒,街道上人影匆匆,她喜欢这种感觉,仿佛自己也是这座城市有力跳动的脉搏之一。
三个月前,王妍还是一名在家照顾两个孩子的全职妈妈。十年的家庭生活像一张密密编织的大网,笼罩着她。做饭、做家务、接送孩子,生活被安排得精确到分秒。
王妍的两个孩子,一个今年4岁,一个已经8岁了,王妍觉得是时候继续尝试找一份工作了。然而,现实远比想象残酷。
“到了我这个年纪,再加上家庭主妇的身份,要么是我看不上工作,要么是工作看不上我。”
十年的职业空白像一条深不可测的鸿沟,每次面试都让王妍的后悔加重了许多,她不止一次责备那个当初决定全身心做家庭主妇的自己。
王妍开始了新一天的自动驾驶测试任务。
“我更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决定重回职场的那天,王妍坐在窗前发了很久的呆。36岁的她,履历上只有几段短期工作经验,简历薄得像一张纸。几次面试碰壁后,她开始怀疑:这世上还有适合我的工作吗?
“我不仅是孩子的妈妈,我更想证明,我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除了自己的小家庭,我希望自己对这个社会来说也是有价值的。”留着一头利落短发的王妍,这样描述她重新进入职场的决心。
王妍表示,“我更想证明,我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后来,一次偶然的谈话改变了她的命运。在自动驾驶行业工作的朋友的一句话点醒了她:“你开车经验这么丰富,为什么不试试自动驾驶测试安全员?”自动驾驶安全员?一开始,她甚至不知道这是什么职业,只隐约记得姐姐曾给她发过武汉无人车的视频。那时,她心里还有些害怕:“没有人的车,不是很危险吗?”
但与其困在自我怀疑的泥沼,不如一试。王妍做足了功课,更新了简历,勇敢投递。很快,她收到了面试通知。
“面试前,我一直忐忑,担心被问孩子多大、谁在照顾、会不会耽误工作。但这些顾虑完全没有出现。”王妍回忆,“这里很开放包容,我庆幸自己这些年开车带孩子的经验,竟然成为了我职业转型的敲门砖。”
重新出发:“上班的每一天都像是在独自旅行”
成为自动驾驶测试安全员的第一个工作日,王妍比预定的接受培训时间早到了半个小时。从车辆设备检查到测试数据记录,从故障应对到突发事件处理,每一步她都学得格外认真。
王妍用实际行动证明,“人生,从来都不怕重启。”
她依然记得第一次独立上车进行路测任务的那个周一,她小心翼翼地检查了车内外的每个细节,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启动了测试车。
城市的街道渐渐亮了起来,天边泛着鱼肚白,车窗外的风景不断变化。生活仿佛开始流动了起来。这份工作给了她一种从未有过的自由感。
她发现自己渐渐爱上了这种节奏:一人一车,朝着未知的路前行。“每天的上班就像一场独自的旅行,总能遇见不一样的风景。”
有时,她在路口等红灯,会有行人好奇地打量着测试车辆,指着问:“这是不是无人驾驶的车?”王妍笑着解释:“是的,但我会在驾驶座上守护它。”
比起车窗外的风景,她更喜欢这种被尊重、被需要的感觉。
人生,从来都不怕重启
王妍的孩子们偶尔会问:“妈妈,你今天开的是不是很酷的车?”“是的,是无人驾驶车辆,车自己会开。”她笑着回答,内心充满自豪。
以前,孩子们只知道“妈妈在家”。现在,他们会骄傲地告诉同学:“我妈妈开的是无人驾驶车,电影里的那种!”
“这份工作让我感到快乐。”王妍说她和她同组的同事们都很喜欢上班,跟身边朋友提及的时候,他们都不理解。“但这是我的实际感受,氛围好、工作环境简单,工作比带孩子轻松了一大半。”
工作第三个月,王妍已经渐渐成了团队里最稳重可靠的成员之一。每次测试任务结束后,王妍都会细致地记录数据,标注每个细节的变化,团队主管常夸她“心细又靠谱、执行力很强”。
王妍终于觉得,她不仅是“妈妈”,更是一个被社会“看到”、有自我价值的人。她从没想过,曾经被家庭事务紧紧束缚的自己,如今能在职场中找到全新的生命力。
踏入职场后,王妍从心底里感到快乐:“我现在觉得,有时候生活就像在进行自动驾驶测试,前方可能有未知的路口和意外的障碍,但只要你保持专注,在关键时刻掌控生活的方向盘,就总会找到属于你的路。”
王妍用实际行动证明,“人生,从来都不怕重启。”
驶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王妍的身边还有不少类似的故事。有人曾是全职奶爸,有人做过出租车司机,有人是网约车师傅,他们都因为自动驾驶重新踏入职场。
和王妍一样,曾做了8年全职奶爸的李成,如今已是公司的自动驾驶安全员培训讲师。儿子上小学后,李成开始和朋友日夜轮换开网约车,但近年来网约车市场已经渐趋饱和,做网约车司机四个月后,驾校曾经的朋友建议他尝试自动驾驶安全员的工作。
2022年7月,李成作为武汉自动驾驶最初的一批安全员之一入职。做主驾安全员期间,李成跑过了武汉的大街小巷。自2023年开始,武汉“萝卜快跑”开始延伸区域,李成转做了路测安全员,同时兼任启航讲师,为新入职的安全员们做培训。
全职奶爸李成重回职场,从网约车司机转行做了路测安全员。
最初不支持他的家人,在他的带动下,成为了无人车最忠实的用户。现在,无人车成为李成妻子上下班的首选,每个月要坐20多天。李成的儿子也爱上了坐无人车,在路上遇到时还会开心地指,和同学说:“这个很酷的车,是我爸爸做的!”
今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拓展数字经济就业新空间,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做好数字转型中的岗位挖潜、职业转换。
在王妍、李成改变职业轨迹的背后,自动驾驶测试安全员这一新职业日渐走红。
今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联合发布19个新职业,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员也位列其中,有望成为新劳动力蓄水池。《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用于城市公共电汽车客运、网约车、汽车租赁等城市出行服务。这正是行业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趋势。
在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平台,都有各大企业发布的无人驾驶行业的安全员岗位。和其他岗位比,年龄、学历都相对较为宽松,还更为偏向有驾驶出租车、网约车经历的人。南都记者在智联招聘上看到,萝卜运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自动驾驶测试安全员这一岗位,男女不限,有网约车、出租车、公交车等客运经营或货运经营的优先录用。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其他行业,自动驾驶测试安全员对年龄的要求也相对宽松。2022年,在收入不断下滑的环境下,40岁的卢苇冰决定离开网约车行业,成为了一名自动驾驶安全员。工作近两年,现在卢苇冰已经成为了一名地勤组长,带领着十几人的团队,他们中有曾经的网约车司机、外卖小哥、货车司机,汽修工人等。
卢苇冰已经成了一名地勤组长,带领着十几人的团队。
也有95后大学生在这个行业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2023年7月,在毕业两年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刘建华成为了一名无人驾驶运维工程师。
刘建华正在检测电池健康情况。
作为一名95后,在刘建华看来,新行业的发展,给现在的毕业生们提供了更多选择,“我这个岗位在无人驾驶出现之前是没有的,对于我这种不太想去做我本专业的嵌入式工作的人来说,就有了新的出路。”
写在尾声
越来越多像王妍一样的家庭主妇、全职爸爸、出租车司机等,来自不同行业、具备不同背景的人们,正迈入自动驾驶等新兴行业,开启职业生涯的新篇章。
在测试车内,王妍望向远方,那些曾被岁月掩埋的自信与勇气,早已在这条崭新的职场道路上悄然复苏。
生活从未放弃过她,而她,也从未放弃过生活。
采写:南都记者汪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