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29日,志愿军排长郭忠田无视上级命令,弃守高地,美军50多辆坦克

鸿史来了 2024-12-10 20:45:05

1950年11月29日,志愿军排长郭忠田无视上级命令,弃守高地,美军50多辆坦克得以通过,可因为郭忠田却因此创造了一项我军至今无人都没能打破的奇迹! 1950年11月下旬,朝鲜战场上,美军在三所里遭遇志愿军重兵围堵后,开始寻找新的突围通道。 经过侦察,美军发现了一条不起眼的通道:龙源里。这条路线虽不是主要交通要道,却能与三所里北面相连,距离不过几十公里。 当志愿军发现美军有可能从龙源里突围时,时间已经所剩无几。113师临危受命,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赶到龙源里,堵住这条可能被敌人利用的退路。 337团作为113师的二梯队,接到了这项艰巨的任务。该团立即分成两路,兵分两路向龙源里挺进。由郭忠田带领的二排,作为左路前卫尖刀部队,担负着率先抵达并控制要点的重任。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连续急行军,二排终于在28日凌晨到达了龙源里附近的葛岘岭。此时,战士们已经疲惫不堪,有的甚至走着走着就会摔倒。 到达目的地后,郭忠田立即带领副排长和几名班长对地形进行勘察。勘察结束后,他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意外的决定:放弃占领主峰阵地。 这个决定立即引发了战士们的质疑。因为按照上级的命令,他们必须占领并死守主峰阵地,而且主峰向来都是重要的制高点。 郭忠田的解释非常简单:葛岘岭主峰面积太大,他们这几十个人根本守不住,每个战士需要防御的正面太长,一旦遭遇敌人进攻,很容易被各个击破。 他选择了主峰旁边的一个小山包作为新的阵地。这个山包位于公路的拐弯处,所有车辆经过时都必须减速。更重要的是,山包后面有一个天然的大石洞,可以在敌机轰炸时提供掩护。 第二天早上8点多,公路上出现了大量美军车队。黑压压的车队望不到尾。 正当战士们准备战斗时,远处传来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很快,50多辆美军坦克出现在视野中。面对这支钢铁洪流,郭忠田再次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放过敌人坦克,不准开枪。 这个决定更加令人难以理解。因为团长曾经下过死命令,不能放跑敌人一兵一卒。但郭忠田深知,没有反坦克武器的情况下,与坦克硬拼只会是一场毫无意义的牺牲。 在放过美军坦克之后,郭忠田的战术设计开始显现其独特之处。他不但带领战士们在小山包上构筑工事,还特意在主峰上修建了一些伪装阵地。 这种布置看似多此一举,却暗藏玄机。主峰上的伪装阵地成了吸引敌军火力的靶子,而真正的防御阵地却设在了小山包上。 当美军坦克通过后,跟随其后的车队开进到小山包附近。郭忠田一直等到敌人进入80米左右的距离才下达开火命令。

这个距离的选择经过了精心计算。因为二排携带的弹药有限,必须确保每一发子弹都能发挥最大效果。近距离射击不但能提高命中率,还能造成更大的杀伤。 第一轮打击取得了显著效果。美军车队前部遭到重创,大量车辆被击中报废,堵塞了整个公路。而此前通过的坦克已经开出很远,无法及时返回支援。 美军指挥官随即调动空军,对主峰发起猛烈轰炸。几十架飞机对着主峰狂轰滥炸,将阵地炸成一片火海。然而这些轰炸对二排毫无影响,因为他们的真实阵地在小山包上。 更妙的是,每次美军轰炸结束后,郭忠田就派人去主峰修复工事。这种举动让美军始终认为志愿军主力在主峰,继续在错误的位置上消耗力量。 轰炸无效后,美军开始派出步兵进行进攻。他们分成三路向小山包发起冲锋,试图突破这个卡住他们咽喉的防线。 但小山包的地形给了二排极大优势。居高临下的射击位置,加上经过精心设计的火力配置,让每一次进攻都付出了惨重代价。 整个下午,美军发起了连续六次进攻。每一次进攻都被二排顽强击退,战场上堆满了敌军的尸体。战斗持续到黄昏时分,二排的弹药即将耗尽。 就在这个危急时刻,志愿军主力部队终于赶到。仅仅一个排的兵力,竟然打退了美军两个营的进攻,歼敌215人,缴获装满军用物资的汽车58辆。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在如此激烈的战斗中,二排竟然实现了全体人员零伤亡的奇迹。 郭忠田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策,与他丰富的军事经验密不可分。1926年出生于吉林公主岭的郭忠田,从1945年参加东北人民自治军开始,就在战场上积累着宝贵的实战经验。 1946年,他加入了东北民主联军,很快就因为表现出色被提拔为排长。在这个位置上,他先后参加了临江、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四次立功。 在葛岘岭战斗中,上级要求死守主峰的目的是为了阻止敌人突围。郭忠田选择放弃主峰转守小山包,表面上是违反了军令,实际上却更好地完成了阻击任务。 这场战斗后,郭忠田不但没有因为违抗军令受到处分,反而被授予了一级战斗英雄的称号,他带领的二排也被授予英雄排称号。 1951年2月4日,已经升任连长的他在西官厅北山的战斗中,带领全连打退敌人7次进攻,歼敌260余人,再次创造佳绩。 1993年,这位创造了志愿军战史上多个奇迹的英雄离开了人世。

0 阅读:74
鸿史来了

鸿史来了

军情情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