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章晟
只为挽救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12月10日,来自湖北某高校的00后荆门籍医学生小郭(化姓)在汉顺利捐献了237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生命的种子”已被送到受捐者所在医院,将回输到受捐者体内。
小郭正在捐献造血干细胞(通讯员供图)
小郭是一名医学生,目前在荆门市某医院实习,作为一名医学生的他,刚入学就加入了学校的“hello小白”儿童关爱志愿服务项目。其间,他参加过4次无偿献血,献血总量达1400毫升。2022年,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到他所在的学校,做造血干细胞的入库宣传,他进一步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挽救血液病患者生命的重要性,没有犹豫,当即留存了血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志愿者。作为医学生和志愿者,小郭深知,配型成功概率很低,多一名志愿者就能增加匹配成功的概率。
今年9月,小郭突然接到荆门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工作人员告知他,留存在中华骨髓库的造血干细胞样本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如果他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的话,他可以再进行一次高配,如果所有项目吻合,就可以进行捐献了。“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会不会是诈骗电话?于是我立马跟院系的老师核实,经过一番了解,确认情况属实。”小郭说。他非常坚定地答应了捐献。他说:“医学生的初心,本就是救死扶伤。”
他将此事告诉了父母,并给父母科普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解释了其科学性。在明白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后,父母很支持小郭的这种助人行为。他所在的院系老师,也对他的善举表示了大力支持。
小郭接受动员剂注射,并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前的准备(通讯员供图)
今年10月,小郭在当地医院完成血样采集,为造血干细胞的高配做准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1月,小郭才收到高配成功的通知,随后,他顺利通过了体检。为了保证以最好的状态参与捐献,小郭在医院实习工作时,非常注意个人防护,除了健身、锻炼,他平日里的饮食作息也都很规律。
12月5日,小郭在定点采集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办理了入院手续,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前的准备。12月10日,造血干细胞捐献顺利进行。经过几个小时的采集,他成功捐献了237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现在的捐献过程和以前不太一样。过去,人们捐献造血干细胞,抽取的是骨髓的造血干细胞,随着医学的进步,现在可以通过注射动员剂,把造血干细胞从骨髓里动员到外周血里面,从外周血把血液抽出来,经过血液分离机,把造血干细胞进行过滤,然后把剩下的血再输回来。”谈及整个过程,小郭说虽会有轻微不良反应,但都是可控的,过程很平稳。
捐献结束后,他收到了来自受捐者的家人托工作人员送来的感谢信,信中深情写道:“我们很不幸,但又是幸运的。在几十万分之一里,遇到了好心和勇敢的你,因为您的无私,让她有了重生的机会和美好的未来。也因为您,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间最温暖的力量……”
小郭表示,自己是一名医学生,时刻都未忘记刚入学时,和全校新生一起宣誓的《中国医学生誓言》,“在我被医学院录取的那一刻,我的生命便与‘救死扶伤’这四个字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他也真诚地呼吁,大家对捐献造血干细胞加深认识和了解,期待更多人加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团队,挽救更多的血液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