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自本月8日起正式开门迎客。重新开放仪式上,法国总统马克龙专门向全世界拯救、帮助和重建圣母院的人们表达了感谢。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最负盛名的文化地标,见证了法国大革命胜利、拿破仑加冕等重大历史瞬间。雨果曾在其同名巨作中盛赞:“巴黎圣母院是一座令人敬仰的古老丰碑,不仅是法国国家历史上的一页,也是科学和艺术史上的一页”。860多年来,巴黎圣母院“命运多舛”,历经数次毁灭与重建。5年前这一劫,标志性的木质塔尖轰然崩塌,如此惨状,令许多人为之揪心。
历经5年修缮、耗资7亿欧元,文化瑰宝的钟声终于再度响彻塞纳河畔。纵观巴黎圣母院“浴火重生”之路,国际合作始终是核心关键词。来自150个国家的34万人慷慨解囊、共筹资金,为确保修复工作的全面性、科学性,工程还汇聚了建筑师、工程师、史学家、艺术家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员。其中,中国是第一个与法国就巴黎圣母院修复达成政府间协议的国家,中方专家是首个登上巴黎圣母院塔尖的非法国专业团队。面对修复后的巴黎圣母院,马克龙直言“比以前更美了”。纵然世界“破破烂烂”,不同文明的互鉴互助也总能“缝缝补补”、温暖人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中法两国达成协议,将联合开展巴黎圣母院与秦始皇帝陵木质遗存和土遗址保护研究。两处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分别代表着各自的古老文明,都曾遭受过不同程度的焚烧损毁,这种共通之处将彼此拉得更近。中法“牵手”合作,将给火烧木材、木质遗存保护等难点的破题带来更多新可能。如果说,“各美其美”是地域、时代造就的文化特色,那么“美美与共”才是人类的文明追求。正如在虚拟空间中,莎士比亚与四千年前的三星堆鱼凫国女王开启了对话,找到不同文明的“共同语言”,搭建文明交流的桥梁,这也是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的相安之法。
巴黎圣母院花了5年时间重生,而这5年间,世界似乎越来越不太平。俄乌冲突、巴以冲突接连爆发,地区安全、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势力猖獗,保护主义、分裂主义大行其道……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种种乱象,叩问世道人心,也一次次揭示着“同球共济”的重大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巴黎圣母院的际遇也是一种隐喻,虽然灾祸与明天不知谁会先来,但人类社会终究要靠守望相助渡过一个个难关。命运与共、团结向善,人类才有力量去与天灾人祸一战。
五年前的那个深夜,当火势初步受控后,巴黎消防队队长进入教堂巡查,在中殿发现一本几乎被灰烬完全掩埋的书。未被覆盖的部分,露出了一个单词——“希望”。希望在哪里?就在我们的手中,就在我们的脚下。请相信,“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文明之光,一定会照亮人类社会前行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