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兴化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被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市部门。兴化拥有形象生动的戴窑砖瓦雕刻工艺、技艺精湛的竹泓木船制造工艺、古老智慧的木杆秤制作技艺……随着非遗传承工作方面的常态化推动,兴化市将非遗保护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通过一系列举措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中取得实效。
完善保护机制
撑起非遗传承的“四梁八柱”
法规制度是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是非遗传承发展的“四梁八柱”。近年来,兴化市积极响应国家非遗保护政策,实施分级非遗保护制度,明确国家、省、市、区等不同级别的非遗项目,并针对不同级别的非遗项目制定不同的保护措施和扶持力度。
兴化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始终将非遗保护工作视为己任,专门设立了非遗保护科,负责非遗的日常保护传承、管理服务、宣传推广工作。此外,兴化市还建立了四级名录体系,全面了解和掌握非遗的种类、数量、分布、现状及存在问题等情况,从而科学合理地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利用工作。
图源:兴化发布
非遗传承人作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对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兴化市不断完善非遗传承人的认定与管理机制,通过修订和完善《兴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兴化市非遗乡土人才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确保传承人的权益得到保障,同时激励他们更好地履行传承职责。不仅如此,还通过走访培养传承人、开展传承人培训等方式,不断壮大传承人队伍,提高他们的技艺水平,近6年累计培训15次,参加学员600多人。
目前,兴化市已认定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5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5人、“三带能手”4人、“三带新秀”3人,泰州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9人,兴化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1人。
多元化方式
助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非遗保护传承,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是多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共识。
丝线上下翻飞、彩纸变成蝴蝶、糖人像个小兔子……2024年10月11日,由兴化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兴化市教育局、兴化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主办,兴化市文化馆承办的“非遗进校园文化润童心”活动走进兴化市景范幼儿园。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不仅让孩子们领略了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兴化市通过“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活动,让非遗文化走近群众生活,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另一方面,兴化市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形式开展非遗知识科普和传承人事迹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非遗,编撰出版《兴化非遗》《竹泓传统木船制造技艺》《兴化民歌》《兴化垛田农民画校园传习本》等,还以兴化文化馆为平台创作非遗短片,浏览转发超10万人次。
图源:兴化市融媒体中心
此外,兴化市还注重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在郑板桥·范仲淹纪念馆等景区,兴化市开展了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工作,邀请非遗项目入驻表演,让游客在游览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
截至今年11月,兴化市累计开展传承展示展演300余场,活动参与人数达360万人,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也提升了非遗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产业化发展
“老手艺”创造“新经济”
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中,兴化市不仅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积极探索非遗的产业化道路,通过申报文化产业项目、争取文化企业优惠政策等方式,兴化市对非遗产业和企业给予了多方面的扶持。
以竹泓木船为例,兴化市在竹泓镇建立了竹泓木船文化产业园,吸引了多家企业入驻。
在江苏苏航船业集团有限公司,一艘艘造型各异、花纹精美的游船和画舫正在等待出货。“想让古老的民间工艺焕发生机,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顺应时代发展尤为重要。”江苏苏航船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苏航船业在保留木船传统制作工艺的同时,拓宽销售模式,由“互联网+”转变为“+互联网”模式,并与其他木船企业紧密合作,激发非遗传承活力。
该公司近两年产值累计达2.3亿元,共计生产文旅画舫船、新能源中式游船、高低篷、乌篷船、龙舟2000余条,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就业人数超1600人,工人老百姓人均年收入达15万元。
这些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广受欢迎,还远销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竹泓木船的产业化发展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未来,兴化市将继续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文/孙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