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天寒地冻。3.7万只种鹅在龙江森工迎春局公司的悉心照料下安然过冬。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籍”?记者前往迎春局公司种鹅养殖基地一探究竟。
大鹅在进食
12月9日,一走进迎春局东风林场种鹅养殖基地,远远就能听到阵阵鹅声,“鹅声鼎沸”的场景与冬季寂静萧条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工作人员正忙碌着给种鹅喂水喂食,一群群体态肥硕的种鹅或在场地里优雅地漫步,或在欢快地进食。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迎春局公司将白鹅养殖作为深入贯彻落实龙江森工集团公司“一局一业”“一场一品”的生动实践,打通种鹅养殖、孵化、育雏、屠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打造了省内最大的种鹅基地。
“我们共有两个种鹅基地,养殖了3.7万只种鹅。今年是种鹅度过的第一个冬天,如何确保种鹅安全越冬关系到白鹅养殖产业链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下了很多功夫。”迎春局公司副总经理毛德强表示。
添加饲料
种鹅安全过冬,充足的饲料和营养是关键。迎春局公司科学谋划,充分考量鹅群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依据科学养殖理念,为种鹅定制了冬季专属“食谱”,精心调配“营养餐”。“我们按照科学的配比粉碎玉米、秸秆和豆粕,为种鹅提供蛋白质等所需的营养,让种鹅在寒冷的冬季也能保持健康活力。”迎春局公司尖山林场种鹅基地负责人张文明介绍道。
种鹅冬季饮水保障工作同样是关注的重点。为确保种鹅在寒冷冬季顺利饮水,早在种鹅基地建设初期,迎春局公司就对种鹅冬季饮水问题进行了长远规划,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水管防冻措施。“水管深埋地下两米,同时,对于外露部分的水管,裹上了‘保暖衣’,并放置了加热带,多重保障了种鹅在冬季能够随时喝上水。”说起种鹅过冬饮水保障工作,基地工作人员如数家珍。
想要养好种鹅,一个良好的养殖环境十分重要。今年以来,迎春局公司不断总结养殖经验,探索创新更加优化的养殖模式,自10月份开始,有序对全局11个养殖基地的61栋养殖大棚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将传统“地趴式”养殖转变为“阁楼式”养殖。
搭建鹅床
“鹅床变高了,鹅粪直接从床眼掉落到地上,地上撒有分解粪便的益生菌,这种‘阁楼式’养殖不仅提升了鹅棚的防潮、防寒性能,大大改善了种鹅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还避免了隔三差五地铺稻草、每天清理鹅粪的工作,减少了基地的人工和管理成本。现在东风种鹅基地11个棚仅用8个人就能管理过来!”迎春局公司产业部部长刘化春介绍道。
同时,迎春局公司还为种鹅养殖基地制定了完善的冬季应急管理方案,提前对养殖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让养殖人员成为训练有素的“鹅保姆”。每日早晚进行巡场和巡棚,密切监控种鹅状态与大棚设施安全,面对极寒风雪天气,全体干部职工“以雪为令”,全员出动及时清理棚顶积雪,防止大棚因积雪重压受损。
干净保暖的鹅舍
“我们这几天正在给大棚铺设防寒毡,进一步增强保暖效果。寒地养殖种鹅可借鉴的经验不多,虽然是第一次冬季养种鹅,但有公司的正确带领,我们有信心把这些种鹅养好!”迎春局公司东风林场负责人李忠昌信心十足地表示。
迎春局公司通过多策并行的方式,从保暖、饲料、疾病防控等多方面精细化管理,全面筑牢了种鹅的“暖冬防线”。在公司的精心呵护下,种鹅们正安然度过寒冬,为来年的养殖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集团“一只鹅”产业项目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林秋茹杨帆记者马一梅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