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举行发布会,港大深圳医院分享公立医院医改经验

南方都市报 2024-12-11 12:04:55

12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深圳召开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党委书记徐小平透露,2023年港大深圳医院医疗服务性收入超过37%,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为4.5%,药占比下降到19.0%。

2012年7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投入运营,这是由深圳市政府全额投资建设、与香港大学合作共管的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医院作为深港医疗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深化医改的“试验田”,在管理体制、人事薪酬制度、诊疗服务模式、医疗服务跨境衔接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探索出一条具有深港融合特色、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路径。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自运行以来实行“岗位管理”和“全员聘用”的人事管理制度。在核定的人员总额范围内,实行“自主设岗、自主定薪、自主招聘”,让“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薪酬能升能降”。此外,医院持续优化结构,设立医生辅助岗位,增加护理人数。2023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床人比、医护比分别达到1:1.9和1:1.5。

医院实行“以岗定薪、同岗同酬、责薪相适、绩效管理”的薪酬体系。建立“固定为主、绩效为辅”的分配制度,员工固定薪酬占比约70%,同一职系、薪级的员工在不同科室的固定薪酬相同,保障儿科、全科、产科等相对弱势科室医务人员的收入待遇。在绩效考核方面,以员工工作表现、成本控制、质量与安全、患者满意度为主,与科室的创收、药耗收入脱钩,促进临床服务数量和质量并重。

走进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门诊楼,入口处的跨境医疗咨询台可为跨境患者提供详细的咨询服务,徐小平介绍,医院目前门诊接诊的港澳患者约为16%,住院治疗的港澳患者约11%。

徐小平介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作为深港合作的医疗机构,先行先试,探索与港澳的医疗规则衔接,推动“医疗、药械、人才”互联互通。在医疗方面,作为内地首家香港医疗服务费用异地结算单位,承担实施香港“长者医疗券”计划、“病人先导计划”,已累计服务港籍患者16.7万人次。率先探索救护车跨境通行、人员签证与跨境执业等规则贯通。

在药械方面,作为全国首家“港澳药械通”试点医疗机构,截至目前,港大深圳医院已获批使用27种进口药品、17种进口医疗器械,累计使用超5000人次。试点经验已推广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个地市45家指定医疗机构。

在人才方面。建立香港医生与内地高级职称评审接轨的认定机制,37名港籍名医获评正高职称,实现在岗位聘用、科研立项、学科建设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同时,成立深港医学专科培训中心,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在临床肿瘤等7个专业开展试点,遴选9家医院37个专培基地,共有121名学员入培。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积极发挥公立医院公益属性。医院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保障医院公益性;设立“病人紧急援助基金”,多渠道筹资,用于资助医院困难病人;设置全科门诊,推行“先全科、后专科”的院内分级诊疗体系。同时,医院实行打包收费,建立自我控费机制。

在促进医患互信方面,医院提供专家领导下的团队诊疗服务,患者按科室挂号,由科室根据病情需要安排合适的医生提供诊疗服务。设置病人关系科,制定《病人约章》,对医闹、医暴“零容忍”,及时处理患者投诉和医疗纠纷。为所有医生购买医疗责任险,充分保障患者和医院双方的合法权益。

统筹:南都记者李榕

采写:南都记者谢萌李榕摄影:南都记者霍健斌

0 阅读:4

南方都市报

简介:换一种方式,南都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