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2024年8月,一75岁老兵攒了1400块钱,瞒着家人,独自骑了1000公里自行

2024年8月,一75岁老兵攒了1400块钱,瞒着家人,独自骑了1000公里自行车来到武汉!只因50年前老连长曾经说过:“武汉长江大桥很壮观,一定要来看看!”

1970年,陈有银在河南开封的空降兵部队服役。他的连长黄火生是个武汉人,常常向战士们描述家乡的"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的雄伟壮观。黄连长绘声绘色的讲述,在陈有银心中种下了一颗向往的种子。

岁月如梭,转眼间50多年过去了。

2024年,已经75岁的陈有银因为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往事涌上心头。他想起了自己的老连长,想起了并肩作战的战友们。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的老战友们一个接一个离开人世,他突然意识到,如果再不行动,可能这辈子都无法亲眼看到连长口中那座雄伟的大桥了。

就这样,陈有银下定决心要完成这个埋藏在心底50多年的心愿。他没有告诉家人,怕他们担心阻拦。8月8日这天,陈有银悄悄地骑上自己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带着1400元的盘缠,从陕西西安蓝田县出发了。

对于这次长途跋涉,陈有银的准备可以说是简陋的。他没有导航设备,只能靠路边的指示牌和热心路人的指引找路。从西安到河南开封,再从开封一路南下奔向武汉。

为了节省开支,陈有银每天的食物就是几个馒头,渴了就向路人讨水喝。夜晚来临时,他就在路边找个安全的地方休息。尽管如此,陈有银却乐在其中。

这段旅程中,陈有银多次遇到好心人的帮助。有人给他指路,有人送他食物和水,还有人为他修理自行车。这些善意让陈有银倍感温暖,也让他对这次旅程充满信心。

原本,陈有银计划先去河南开封看看自己曾经服役的部队。当他到达开封时,物是人非的感觉扑面而来。五十多年过去了,很多东西都变了。

但是,部队里的年轻战士们热情地接待了这位老兵,这让陈有银十分感动。在开封短暂停留后,他决定继续自己的旅程,朝着武汉进发。

经过29天的艰辛骑行,陈有银终于在9月5日抵达了武汉。然而,对于这座陌生的大城市,他有些无所适从。

武汉的长江上已经有了多座大桥,陈有银不知道哪一座才是连长口中的"万里长江第一桥"。于是,他在城里转悠了三天,先后游览了4座跨江大桥,每一座都让他惊叹不已。

9月7日晚上,疲惫的陈有银在武汉市区迷了路。幸运的是,他遇到了热心的警察。当警察了解到这位老人的故事后,立即为他提供了食物和住处,并帮助联系了他的家人。

第二天凌晨,陈有银的儿子火速赶到武汉。当儿子看到父亲安然无恙时,既感动又有些责怪。这个时候,陈有银才道出了自己这次冒险的缘由。儿子听后,既心疼父亲的辛苦,又被父亲的执着所感动。

这次千里单骑之旅,本该就此画上句号。然而,命运又给了陈有银一个惊喜。武汉市文旅局得知了老人的故事后,被深深打动。他们决定邀请陈有银在国庆节期间带着全家重返武汉,圆他多年的梦想。

9月30日,陈有银第一次乘坐高铁,再次来到武汉。这一次,他不再是孤身一人,而是和家人一起。在导游的带领下,他们游览了武汉长江大桥、黄鹤楼等著名景点。

当陈有银站在"万里长江第一桥"上,望着滚滚长江,想起当年连长的描述,老人的眼眶湿润了。这一刻,他终于实现了埋藏在心底50多年的心愿。

回望这段奇妙的旅程,陈有银感慨万千。他说,自己此生无憾了。看着祖国的繁荣发展,他由衷地感到骄傲。这次经历不仅圆了他的梦想,也让他看到了祖国的巨大变化。从当年连长口中的描述,到如今亲眼所见的宏伟景象,陈有银深切感受到了时代的进步。

这次旅程还点燃了陈有银对未来的期待。他表示,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去北京天安门看看。对于这个75岁的老人来说,人生仿佛又有了新的目标和动力。

陈有银的故事,不仅是一个老兵圆梦的感人故事,更折射出了一代人的坚韧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它让我们看到,不论年龄多大,梦想都值得去追逐;不论道路多么艰辛,只要心中有信念,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个普通老人的不平凡经历,也引发了社会对退伍老兵精神的广泛关注和敬意。

参考来源:长江日报-75岁老兵瞒着家人骑行1000多公里“去武汉,看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