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南音: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

新华社 2024-12-11 15:35:18

文化中国行|南音: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1’47”)

[解说]南音又称南管、弦管、南曲,是历史悠久的古老乐种,发源于福建泉州一带,有中国音乐“活化石”之称,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同期]福建省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负责人 庄丽芬

南音是由两汉、晋、唐、宋(等朝代)中原移民把他们的文化带到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和当地的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泉州南音。南音又称南管、弦管、南曲,南音是我们泉州人的乡音,只要有泉州人的地方,有闽南人的地方,就会有南音。

南音由三大部分组成,“指”“谱”“曲”三大部分,“指”也称为“指套”“套曲”。南音的每一套指套有2至7首散曲,按音乐的“滚门”和“管门”归类编成套。“谱”也称为“大谱”,南音的谱是纯器乐曲,南音的谱一般表现的是四季景色、花鸟昆虫、骏马奔腾等等一些景象。曲在南音的三大部分中是占最大的一部分,有3000多首,南音的曲是纯声乐曲,演唱的部分,南音的曲一般是以叙事、抒情、写景等等,一般表现的是古代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

南音的演唱讲究叫、字、润、腔,是衡量一个演唱员南音演唱水平的标准。

新华社记者林凯 福建福州报道。(完)

部分画面来源:福建省艺术馆

0 阅读:5
新华社

新华社

新闻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