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十年(1871年)3月,金积堡战役落下了帷幕,马朝清父子被依法处决,其家族中

极速侃历史 2024-12-11 17:10:29

同治十年(1871年)3月,金积堡战役落下了帷幕,马朝清父子被依法处决,其家族中的三百余名成员及八十余名伪官亦遭连带惩处。与此同时,回军骨干马胜福率领数千残部向北逃窜至内蒙古境内。深谙“除恶务尽”之理的左宗棠意识到,若让这些叛军在内蒙古站稳脚跟,必将遗患无穷。于是,他下令由金运昌指挥,以安徽籍士兵组成的卓胜军追击败逃的回军,力求彻底消灭其势力。

金运昌任命投诚的回军将领陈林为先锋,率部追杀至乌拉特旗。陈林在追击过程中,积极宣传清廷的善政与安民措施,劝导回军停止内部厮杀,归顺朝廷以避免无谓的战斗。在他的劝说下,回军内部发生了分裂,阿匐马千源用绳索捆绑了马胜福,将其押出营寨投降。然而,马胜福最终仍被陈林在阵前斩首,金积堡的残余势力至此被彻底清除。

金运昌在追击过程中,曾登上大漠上的狼山,有感而发创作了一首塞外诗,并将其刻成“狼山将军碑”,立于塞北大漠的狼山之巅。碑文记载了他的豪情壮志:“总统五千兵,纵横万里路,踏平金积堡,调防紫金驻。忽逢重九日,登高于此处,只见蒙古包,不见村与树。”

此役之后,左宗棠逐渐掌握了西北战场的主动权。慈禧太后为表彰其功绩,特加封他为骑都尉世职,参战各部官兵亦均获赏赐。例如,董福祥被晋升为四品参将,其麾下的董字三营还扩编了一营,总计人马达到了2500多人。而马朝清的金积堡府邸,在战后则成为了董福祥的私人住所。

从战略角度分析,马朝清的失败并非偶然。他出身显赫,家境富庶,却缺乏底层民众那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他的反清行动更多是基于对特殊地位的追求,而非明确的反清口号或斗争到底的决心。因此,他时刻寻求被清廷招安的机会,以换取荣华富贵。然而,由于他对属下的管理不力,导致刘松山被其部下暗杀。最终,他不得不向刘松山的侄子刘锦棠投降,迎来了凄惨的结局。

此外,陕甘回军内部也缺乏统一的指挥和明确的目标。各路回军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想反清复明,有的则待价而沽寻求招安,还有的则首鼠两端、犹豫不决。这种分裂的局面使得回军在面对清军时难以形成合力,最终被清军各个击破。

值得注意的是,回军的成员大多由阿訇、小商贩和教徒构成,他们缺乏军事斗争经验。相比之下,清军将领则都是身经百战的悍将。因此,在西北战场上经常出现几百清军追击数千回军的场面。

金积堡战役结束后,左宗棠的大军由平凉西移至安定,矛头直指陇西河湟地区的回军领袖马占鳌。马占鳌出身于河州莫尼沟的一个回族家庭,年轻时曾在西安学习经文,聪明且有一定的见识。同治元年(1862年),32岁的马占鳌在河州中心寺与马海晏等人相约举兵反清。克了河州城。

0 阅读:32
极速侃历史

极速侃历史

谢谢大家的支持,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