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实地探访,记者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幢位于上海复兴岛一隅、看似平常无奇的二层小楼里,居然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宝藏。
这里是我国唯一的海事民用航海图书编制、印刷、出版、发行和海洋地理空间信息管理机构——上海海图中心所在地,该中心负责全国三大海区测量成果的数据处理、海洋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与维护,并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与服务。
“我们现有数据资源可分为基础测绘、气象水文、船舶动态等七大类,数据量约60TB,这是上海海图中心最宝贵的财富和最核心的竞争力。”上海海图中心主任吴龙乐开门见山地说。
近年来,上海海图中心顺应数字化改革浪潮,通过建立公共数据管理机制、开发数据应用产品、创新公共数据流通模式等方式探索海图数字化转型。主要成果《新型基础测绘数据生产服务体系》,经交通运输部和部海事局推荐,于今年8月获评国家数据局“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为交通运输系统唯一入选案例。
吴龙乐介绍,该案例针对海洋地理信息空间数据生产、服务、应用各环节存在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研究建立由新的产品体系、技术体系、生产组织体系、应用服务体系组成的有机体系,实现了新型海道测量数据产品从基础比例尺航海图数据向实景三维数据转型,技术体系从信息化向数智化转型,生产组织模式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型,应用服务方式从定式化向泛在网络和个性定制化转型。
万事起乎于微。一家不到100人的基层单位如何玩转大数据?他们这些自下而上的先行探索可以带来哪些启发?实践中还有怎样的困惑与思考?不久前,记者来到复兴岛测绘基地采访,深入了解海洋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如何被盘活、价值何以被释放。
数据“治”起来打破孤岛建强数据底座
著名管理学著作《追求卓越》一书中提到,尽管现代公司的数据量以指数级增长,但信息仍然贫乏。
在探索数字化转型的早期,让上海海图中心数据信息中心副主任朱晓华最为头疼的同样是面临“数据丰富、信息贫乏”的问题。
“我们是做海图编绘的,掌握着大量海洋地理信息数据,然而这些数据往往散落在不同系统、部门或业务单元之间,无法互通共享,更别提有效整合和利用。因此,建设一个全国海洋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为数据要素保障奠定基础势在必行。”朱晓华说。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按照“一数一源”的原则,上海海图中心开始对自有数据资源进行“摸家底”,并根据海图数据资源特点,对其进行细致地分类分级。据了解,他们共梳理了9个信息系统,最终将数据资源归纳为海图数据、航行服务信息、气象水文数据、基础测绘数据、船舶动态监控数据、AIS数据、海洋情报数据七大类70个小类,共405个数据集,数据量达60TB。一个以海图数据资源为基础的海洋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底座就这样逐渐夯实起来。
在这一过程中,上海海图中心的数据分析师们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如数据多元汇集困难、数据质量存在缺陷、缺乏统一标准规范、数据利用率偏低且安全风险偏高等等。在吴龙乐看来,这些主要是因为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仍属于新生事物,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尚未建立健全,缺少相应依据,“一味地等、靠、要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基层单位应该勇于先行先试,向内增强数据治理能力。”他说。
方向是行动的指南,规划是实践的先导。早在2022年,海图中心牵头组建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大数据中心,并制定数据战略规划顶层设计。从整合航保数据资源,到建设智能航保服务平台,不断拓展数据应用场景;从构建一体化数据资源共享体系,到探索事业单位公共数据治理与增值服务,形成可对公众服务的航保大数据产品……两年来,大数据中心始终围绕建成统一专业的航保大数据管理机构、建立统一规范的航保大数据管理机制、搭建统一集约的航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形成统一高效的航保大数据价值转化模式等“四个一”的目标定位,细化工作举措,赋数字之能,聚产业生态,助行业发展。
吴龙乐告诉记者,在内部建立创新公共数据管理机制的同时,上海海图中心还注重与外部涉海机构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航行安全信息与海事监管、港口调度和海上搜救信息共享,“千方百计打通数据孤岛,搭好服务数字经济的高质量海洋时空基底。”
数据“用”起来场景驱动赋能千行百业
打开手机App,无论是出行导航、社交网购,还是体育健身和知识分享,每一款应用软件的背后,都有陆上地理空间信息数据作为基础支撑。相比较而言,海图数据的应用场景和服务产品则相对单一,因此也有着更为广阔的开发空间。
“就像都江堰工程打通了水资源的宝瓶口,让水作为一种公共资源从宝瓶口流出来,滋养千家万户,孕育天府之国。数字时代,我们海事、水运乃至整个交通运输行业也应开启大数据资源的‘宝瓶口’,让公共数据资源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赋能千行百业,助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数字中国。”吴龙乐说。
“数据的价值不取决于其本身,而是取决于利用,要先找到落地场景,以用促治。”朱晓华告诉记者,以场景为驱动,上海海图中心致力于建设“1+1+N”海洋地理时空数据服务体系,搭建统一的中国海事时空数据底座平台,实现海洋地理时空数据一体化供给、一站式服务,并针对海事监管、船舶导航、港区治理等行业典型需求,开发了一系列数字智能应用产品。
从最初的海上定位导航,到如今融汇了全程语音提醒、航线自由绘制、航线智能推荐、全方位查询、维修服务、燃料物资补给等丰富实用功能,经过6年精心打磨和4次版本升级,由上海海图中心联合浙江易航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海上移动智能导航App“海e行”注册用户突破200万,年调用北斗定位超百亿次,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海上智能导航App和北斗应用终端,更是船民朋友们越来越离不开、越来越喜欢用的一款应用产品,日均活跃用户达4万余人。
作为交通运输部海事监管、海上搜救和全要素水上“大交管”的官方用图,中国海事民用海图服务平台(海陆融合一张图)已服务40多家企业、5万多艘船只、20多个港口、20多万名船员,累计调用量超百亿次。它是我国沿海实现交通物流一体化管理、推动多式联运、保障水陆运输畅通不可或缺的数据底座,有效支撑了我国水上综合交通运输公共服务。
此外,依托航海安全大数据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综合立体数据共享平台,推动江海直达、陆海联运;搭建数字孪生水深实景大数据平台,打造黄浦江全景三维场景,有效保障上海进博会水上安全;研制海上智控平台,在风电场、桥梁等狭窄通航水域辅助水上监管;研发商渔船避碰预警系统,为持续防范化解商渔船碰撞风险、“商渔共治”专项行动提供技术支持……
一系列智能应用产品,广泛应用于航行安全、物流运输、海洋渔业、航运管理、应急管理等领域,助力涉海产业降本增效,促进海洋产业链协同发展,在面向公众提供标准化、智能化、多元化、全方位官方数字航保服务的同时,也为航海用户提供按需、实时、精准、安全、绿色的海洋时空数据服务,服务数据交换累计已超过20亿次。
2022年7月,上海海图中心、福州通信中心、福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委员会和福州古厝集团签署战略协议,四方合作成立的智慧海洋空间基础数据创新研究院在福州揭牌。作为智能航保服务“海上福州”建设的重要载体,研究院以培育集产学研、展示、成果转化、政策支持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平台,开展海洋空间数据产品研发与应用,挖掘航保数据价值和服务效能,促进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的无缝衔接。
该院名誉院长,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表示,上海海图中心历经数十年积累的丰富海洋地理信息数据,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数据资产。通过实施创新的数据治理策略与推动广泛的多场景应用,他们不仅成功实现了地理信息数据价值高效释放,还极大提升了海洋产业链的整体效率与附加值。随着AI与测绘地理信息的深度融合,时空人工智能应运而生,这将为经济社会的全面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提供强劲动力,为数字中国建设和智慧社会的发展增添新的动能。
数据“动”起来流通交易催化价值释放
“数据有效流通可以促进不同组织间的合作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流通和交易,让数据真正‘动起来’‘活起来’,有助于最大化释放数据要素的价值。”吴龙乐说。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简称数据二十条),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四方面初步搭建我国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提出20条政策举措。
从这一被称为国内数据要素市场的纲领性文件中,上海海图中心敏锐且准确地领悟到中央层面以赋能实体经济为主线,建立合规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的总体部署,并在行业内率先积极行动起来。
他们加快推动航海保障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先行先试,通过监管部门对数据产品的合法性、合规性、来源性审查,成为上海数据交易所首批20家挂牌单位之一,也是交通运输行业首批大数据应用挂牌单位;研发的数据产品“海情数知”,陆续在上海、杭州、深圳等地数据交易机构挂牌,使交通运输行业孵化的数据产品和服务更广泛地流通到经济建设的其他领域。这是中央部委首个通过合法合规形式落地数据产品和服务的尝试,也为事业单位公共数据资产化探索出一条可行的路径。
上海数据交易所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研究院院长韦志林评价道:“交通板块是数据流通交易的重要领域,‘海情数知’体现了海图中心在数据资源化、数据产品化方面的卓越能力,为上海数据交易所交通板块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
当然,目前数据流通和交易制度的制定以及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数据权益划分、交易体系及价格制定、流通机制和安全治理等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数据产权究竟归谁?数据交易如何定价?数据安全能否保证……每个问题都还没有明确答案,但我们依然坚持小步快走,大胆尝试,因为我们相信方向是对的。”吴龙乐说。
今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简称《意见》)正式印发,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系统部署。“《意见》明确了公共数据资源供给、开发利用和价值释放的三种途径,即:政务数据共享、公共数据开放和授权运营,特别是授权运营,将极大程度激活公共数据市场活力。”在吴龙乐看来,这一重磅政策的出台肯定了他们之前的先行探索,为上海海图中心全面转型发展、建成国际一流海洋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服务机构吃了一颗定心丸。
《意见》的出台也让朱晓华和她的团队备受鼓舞,“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还属于新兴事物,《意见》的基调是‘鼓励探索’,鼓励各地区各部门先行先试,创新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相关探索,我们终于可以放心大胆地干了!”朱晓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