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不香了

虎嗅APP 2024-12-12 12:32:53

留学这个早已经不再新鲜的话题,近年来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但相比之前的光鲜亮丽,如今传出来的更多都是负面信息。

从19世纪70年代“留学教育之父”容闳组织首批中国幼童赴美留学开始,我国的留学教育已有长达150余年的发展历程。但直到2000年之前,中国留教育发展都较缓慢,很长时间里能有机会出国留学的,多是公派留学生或优秀尖子生,每年仅有数千人,可谓凤毛麟角。

学成归来后,留学生更是因为语言能力和专业技术上的优势,可以对当时国内的学生形成碾压。因而在民间,人们对于留学的价值和作用,长时间都是极其肯定,乃至于“望洋兴叹”。

然而过去20年间,伴随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积累和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中国留学生的数量快速增多。自改革开放起至2022年末,中国留学人员总数已超800万人。

截至2022~2023学年,中国内地留学生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国际生占比中,均位居首位,这可称得上是留学这件事的巅峰时刻了。

但近几年,原本高速扩张的留学市场开始渐趋平缓。依据OpenDoors数据,中国在美留学人数在历经数十年的持续增长后,自2020~2021学年起开始逐年递减,而自2023年起,英国的中国学生申请数量也出现了十多年来的首次下滑。

留学热潮的消退,一方面源于近年欧美国家掀起逆全球化浪潮,导致各类政策限制逐渐增多,加大了留学难度;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历经多年发展,中国在很多领域已无需借助“出国镀金”,国内对于留学生的需求亦有所降低。

这种情况导致了留学这件事的底层逻辑正处于重塑阶段,从往昔的“投资”逐步演变为当下的“消费”,从“镀金”理念,逐步向追求切实体验和人生方向选择为主。而那些过去因行业红利而催生出的生意,也将伴随行业变革而出现较大调整。

就业

留学生在就业中已没有额外优势。

据《2023海外留学人才就业发展报告》的数据表明,近三年间,海归群体的薪资水平不断下滑,2020年其平均年薪为26.82万元,到了2023年上半年,已锐减至20.45万元。

舆论上,类似“海归求职回复率不及国内大学生”、“近3成海归年薪不足10万”等情况屡见不鲜。曾经在就业中有着相当前景光明的群体,如今却频频因求职受挫而成为热门话题。

除了就业环境的实际变化,这一转变与近年来出国留学人数的急剧增长密切相关。随着1993年中国自费出国渠道的放开,以及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开始呈爆发式增长,每年出国留学人数从2000年左右的数万人增长至2022年的66.12万人,中国也连续多年成为全球出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

在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学成归国的比例也在持续上升。根据教育部统计,从改革开放至2007年,中国累计出国留学121万人回国仅32万人,回流率仅为26.4%;到了2019年,这一比例已高达82.5%,近些年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之中。

从曾经出国皆为精英,到如今海归随处可见,留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光环逐渐褪去。

相应的,国内像语言培训、留学辅导等对海归需求较大的岗位也在大量减少。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与2018年相比,自2020年起海归优先岗位数量减少了超过四成。这种人才供过于求的状况令海归的就业处境愈发艰难。

国内工作节奏过快以及职场环境与预期不符等问题,都在困扰着留学群体。相较于国内众多公司盛行的加班文化,在工作节奏相对舒缓的国外有过经历的留学生,很难适应这种高强度的竞争模式。

另外,国内学生热衷于实习积累经验的拼劲,也让不少留学生自叹不如。

但其中更为隐性但同样重要的一个就业问题,就是如今留学人员在海外的就业难度颇高,尤其是在大多数英语国家。

以留美学生为例,他们若想在美国就业,就得在毕业后90天内依靠OPT寻得工作,并且找到愿意耗费诸多资源去为其申请H1B工作签证的雇主。数据表明,中国毕业生在H1B签证抽签中的中签率仅仅5%,想留在当地的难度非常大。

另有统计表明,美国人在求职过程中,高达80%的面试机会是依靠熟人推荐获得。这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难如登天——在外乡缺少人脉,且难以融入当地社会,都是留学生们在海外求职的直接阻碍。

海外创业,对留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选项。但在留学生聚集的发达国家,早已有诸多成熟企业占据市场位置,市场空间有限。并且中国人在欧美国家必须面对商业领域的种族歧视问题,创业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出国成本

出国留学的成本越来越高。

与海归就业苦难相对应的,是近年来国际留学成本的不断攀高。

以美国这个中国学生心目中最重要的留学目的地为例,近20年来,美国大学的学费一路飙升。数据显示,美国公立大学学费相较于2002年平均涨幅达170%至211%,私立大学学费更加高昂,2022年平均学费为4.38万美元,相比20年前也增长了144%。

在另一个留学大国英国,大学学费的上涨要更加凶猛。过去20年中,牛津大学国际生学费涨幅高达300%;伦敦大学学院从1万英镑一路涨至4.4万英镑,涨幅超300%;帝国理工大学从1.3万英镑攀升至约4.3万英镑,涨幅超200%。

除学费外,受疫情及俄乌战争影响,欧美发达国家近几年经历多轮通胀,房租、食物、交通等价格显著上扬,也让留学生们的生活开销出现大幅增加。

相关调查显示,美国目前一年平均留学成本约达到56.8万元人民币,而2019、2018年约为49.8万元。英国留学的费用也与这个数字接近。其他国家留学成本虽相对较低,但一年学费加生活费通常也需要六位数起步。

学费和生活费只是留学的基本开销。而留学之所以被称为无底洞,还在于存在诸多隐性支出。比如申请学校的中介费动辄数万元,还有雅思、托福等语言考试辅导也很昂贵——如今一对一雅思辅导价格已飙升至六七百一小时。

诸多成本加起来,海归们和家长们抱怨留学回本困难是很现实的问题。

在留学成本愈发高涨的同时,关于其“水分”的争议却越来越大。

近20年来,英美等国的学校在国际生录取规模上持续扩张,但录取条件却较国内高等院校宽松很多。特别是在英国、澳洲等国家,普遍专业申请率较高,只要语言成绩过关,低分高录的情况相当常见。

部分地区留学产业化情况相当严重。曾有调查揭露,在英国部分需全A成绩才能入学的知名大学,许多国际学生即便成绩较逊色,也能凭借金钱“打通”入学通道。类似的现象和消息的传播,无疑让留学的含金量大打折扣。

在家庭经济宽裕的前提下,这些或许都不足为道,但如今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都来自普通家庭,已经不像之前几乎都是“不差钱的选择”。

《2021中国留学白皮书》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21年,留学生中父母为普通员工的比例从29%上升到42%,甚至有些家庭不惜卖房供孩子留学。面对留学高昂的投入、不断增加的“水分”,以及难以保证的回报,普通家庭如今不得不重新评估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必要性。

或者,换一种方式去重新思考留学这件事。

市场重构

西方国家已经不再是适合的留学选择。

总结下来,近年来中国学生赴西方国家留学遭遇阻碍,一方面是因为投资回报难以达到预期,另一方面也是相关政策的限制越来越多。

在特朗普执首次政期间(2017年~2021年),美国就曾通过收缩中国学生签证、提出“安全校园”法案、签署10043号总统令等手段,多方位限制和打压中国学生赴美留学。

而后,德国、荷兰、瑞士、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中国学生较为集中的国家,也纷纷出台了不同程度限制留学生的政策:

英国政府于2021年开始强化对外国留英学生,尤其是中国留学生在英国大学学习科目的安全审查,致使大批中国留学生被禁止学习所谓的“敏感学科”。

荷兰政府于2023年起草相关法案,禁止部分国家留学生参与涉及半导体和国防等敏感技术的大学课程,虽然该法案尚未进行投票表决,但防止亚洲国家学生接触敏感行业的意图明显。

加拿大移民部长在今年1月宣布学签限制措施,推出为期两年的国际学生学签发放名额限制,预计政策实施后今年新学签总体将减少35%……

另外,去年德国政府发布了一份文件,概述了其对大学与中国学生合作的立场。文件在呼吁国际合作并“明确表示欢迎中国学生来德国”的同时,也渲染了所谓相关科学技术可能有利于中国军队的论调,并敦促大学考虑这一风险。

在瑞士,爱因斯坦的母校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在上月宣布将加强对中国、俄罗斯、伊朗等23国留学生、访问学者和教职工的所谓“安全审查”。

瑞士审查中国留学生相关报道‍‍‍‍‍‍

可以看出,当前发达国家的中国留学正在遭遇费用与政策的双重夹击,在一些国家甚至成为了不受欢迎的人。

但是,更多发展中国家的留学通常不会被中国学生和家长考虑。

“教育质量”和“国际认可度”等方面,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之外的留学都存在一些不足。即便在“一带一路”倡导下,相关发展中国家面向中国留学生的招生有所增加,也依然难以成为国人的主流选择。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数目不足万人。

整体上看,留学这件事看似面向全球,但实际上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地区其实不多。

2021年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国家十大国际学生来源国的留学生情况

这样环境剧变的大背景之下,各类留学机构必然受到一定冲击。

一般来看,传统留学服务机构主要包含考培、咨询、国际学校等项目,据艾瑞咨询统计,在2020年各类留学产品中,留学考培和留学咨询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两类产品,使用率分别为65.7%和58.0%。

过去有大量中介机构伴发留学财,如今相关机构也在面临重新洗牌。

针对大学生的托福、雅思等考试培训以及留学咨询机构,过去主要受众群体为中产阶级家庭,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这些机构面临的竞争压力增大,势必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诸多机构中,中小型留学咨询机构受到的影响最大。

过去,信息差以及中国留学生在考试和运用英语上能力的巨大差距,为留学咨询机构提供了生存空间,庞大的留学需求以及家长对于子女留学的认知局限,使得留学过程中“信息差”显得尤为关键。在留学行业的黄金时代,很多人靠着为留学生提供国外院校咨询、材料准备、文书撰写等信息服务赚取了丰厚利润。

如今,市场上的需求正逐渐减退——留学这件事的信息差正越缩越小。而由于经济环境不佳,部分家庭也会更加注重性价比,对于能够自行解决的留学事务,会减少中介的参与。

最终的结果是大量留学中介需要退出市场。根据教培校长参考《2020上半年留学机构生存发展调查》显示,2020年7月就已有高达44%的留学机构处于勉强维持经营的状态,其中2%濒临破产,56%的留学机构正常运营,仅3%逆势增长。

相比于过去的蓬勃发展,如今留学机构可能更多的需要在不受经济环境影响的那批金字塔顶端的存量客户中间厮杀。但这类客户多有固定渠道,且综合实力不够的话很难服务。留学机构想要精准地把握这类客户,其难度已经远超以往。

写在最后

随着国内教育水平的显著提升,加之留学归国人员数量的持续攀升,“海归”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已不如往昔,再加上留学成本一路水涨船高,留学投资的回报率已大幅缩水。

其中的一个体现是,留学生们已经给自己起了一个自嘲的称呼:留子。这个名称传播甚广,已经逐渐不再局限于留学生群体们的自嘲。

从留学机构的角度来看,行业可能更需要一场底层逻辑的转变。相关机构可能需要从“去欧美发达国家镀金”的迷梦中走出来,更多去观察、拥抱更大的世界,即便这个过程中会有相当多的艰难困苦,也比在温水中被煮青蛙要好得多。

留学这件事之所以被中国人推崇了一整个世纪,在于其所赋予人的绝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的回报,而是它能够让人领略新世界、形成新思维、探索新生活方式。它应该是一种紧跟时代前沿的教育方式,是时代的弄潮儿和先行者,而不该成为腐坏、溃缩和固步自封的代名词。

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放眼看世界”从来都应该从留学生开始,他们代表了更加开阔的眼界、更有价值的知识增量,和更大发展空间的所在。但是当留学生们变成了”留子”,那大概率是人们看错了地方。

0 阅读:111

评论列表

华夏卫士

华夏卫士

3
2024-12-12 12:51

一句话: 只要中国出手,无论什么东西,包括出国留学,都会被打成白菜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