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吴含
理论宣讲作为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和教育基层干部群众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我们要紧扣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把准理论宣讲导向、创新理论宣讲模式,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打造宣讲品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在基层、声入人心。
关注基层干部群众需求,设置多样化宣讲主题
基层理论宣讲工作要讲群众所想、答群众所惑,既要体现宣讲的理论性,也要展现针对性和实用性。
一是聚焦基层实际谋划宣讲。借助走访、座谈等多元形式,厘清基层情况,用心挖掘身边那些极具代表性的典型案例素材,巧妙地将基层生动鲜活的实践故事融入宣讲内容的肌理之中,进而精准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与期盼,引导人民群众向着更好的日子接续奋斗。
二是聚焦社会时事热点。针对基层实际深耕宣讲内容,要敏锐捕捉当下基层干部群众所关切的时代问题,要对党和国家关于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一系列民生方面政策熟稔于心,要善于讲好新时代国际社会发展的突出成就,让宣讲内容既贴合实际、回应关切,又能引领思想、凝聚力量,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
三是聚焦受众特点分众宣讲。注重分众化宣讲,针对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侧重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政策、理想信念、担当作为等;针对青年群体,侧重宣讲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生产生活发展路径等;针对学校师生,侧重宣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人生观、世界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确保基层理论宣讲契合基层干部群众需求,进行“精准加工”,真正做到为他们解疑释惑。
创新宣讲方式,搭建立体化理论宣讲平台
理论宣讲必须要在宣讲形式和宣讲载体上不断创新,才能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一是开展“网络式”宣讲。基层理论宣讲工作需积极创新,应巧妙借助微课、微视频这类契合时代特点的形式,着力开展网络微宣讲,从而打破时空桎梏,让党的创新理论如影随形般时刻相伴于基层干部群众左右。要充分挖掘“学习强国”APP、两微一端等新兴媒体受众广泛、传播迅疾的优势,匠心独运地创作理论宣讲微视频、党建微视频、理论文章以及党课教案等多样化的新媒体产品,全力推动宣讲活动深度融入网络空间,不仅实现时间维度上网上网下的同步协调,更促成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进而全方位拓展理论宣讲的覆盖面,显著提升其影响力。
二是探索“文艺式”宣讲。在延续传统宣讲模式的基础上,大力拓展“理论宣讲+文艺”等多元宣讲形式,巧妙借助当涂民歌、小品、戏曲等深受群众喜爱的艺术载体,将抽象的政策理论具象化、生动化、生活化,以春风化雨般的方式沁润群众心田。如,当涂县护河镇“红尖尖”宣讲志愿队,在村民的庭前屋后、柿子树下,以明快清脆的快板说唱传递党的理论声音,让村民们在质朴而富有感染力的传播中深化对党的浓厚情感,使党的理论光芒如同一颗颗种子,在乡村沃土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三是拓宽“多元式”阵地。进一步强化现有理论宣讲阵地建设使用,涵盖宣讲室、会议室、党建活动室以及道德讲堂等,使其成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固堡垒,不断拓展各种流动的理论宣讲阵地,让党的创新理论走向门前院内、企业车间厂房等群众聚集场所,以群众喜爱的“拉家常”座谈式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群众。
开展常态化培训,构建多层次宣讲队伍
宣讲队伍是基层理论宣传的主力军,是打通理论武装“最后一公里”的中坚力量,要从人才选拔、队伍建设、教育培训等方面下功夫。
一是建立理论宣讲人才资源库。发挥基层党员领导干部主观能动性,借助其政治、阅历等优势,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深入挖掘模范人物、“田秀才”等基层群众,打造“草根名嘴”宣讲队伍,凭借他们贴近群众的优势,多支队伍齐发力,让宣讲更深入人心。
二是定期开展宣讲员分类培训。秉持专业化、精准化、分众化理念,以提升宣讲员综合能力为核心要点,定期开展宣讲员分类培训工作。依据不同宣讲主题,充分考量宣讲员的专业背景差异与既有宣讲能力水平,借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专题培训。培训过程中,持续对宣讲内容予以更新拓展,丰富其内涵与深度,助力宣讲员筑牢理论根基,完善知识体系架构,并同步强化宣讲技巧的完善提升,优化宣讲技艺,从而为高质量宣讲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张俊系当涂县委讲师组组长,吴含系当涂县委党校讲师,均系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省委讲师团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