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采访看到,群艺馆四周已围起围挡,施工人员已经进场,片区更新改造启动。
现场:人员和机械进场更新改造拉开大幕
群艺馆承载着不少扬州人的记忆,其位于广陵路和国庆路交叉口东北角,与老人民商场为邻,处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扬州的商业文化中心区域。扬州最早的公共文化空间群艺馆,在淡出市民视野多年后,又重新成为市民关注的对象,广陵古城城市更新十大项目集中开工时,就包含了群艺馆片区改造项目。该项目目前有啥新进展?记者昨天在现场采访时看到,群艺馆四周已经围起施工围挡,更新改造拉开大幕。
群艺馆前身为扬州市文化馆,可追溯到1927年的民众教育馆,1984年在旧址翻建成立扬州市群众艺术馆。2011年文化馆迁移后,其大楼作为艺术生集训场所,曾组织过各种书画展览、文艺演出,成为扬州市文艺活动的重要阵地,持续为城市的文化传承注入活力。群艺馆周边也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城市肌理,绵密、鲜活具有市井气息和生命力。如今本体建筑早已闲置,内部构筑物难以满足当下的使用需要,亟待活化更新,为游客及城市居民提供多元且丰富的文化体验。因此,对群艺馆片区启动更新改造,便成为古城保护更新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记者看到,施工围挡内,原先沿街的一楼商户大多已搬迁。走进群艺馆的大楼后面,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已经进场,对原先杂乱的建筑进行了拆除。走进大楼内,记者看到,楼内的一些内部装饰建筑也在进行清理和整理,群艺馆片区更新改造项目已全面启动实施。
规划:“有机微更新”让老群艺馆重获新生
在进入老群艺馆大楼内的过道上,有一排宣传橱窗,橱窗里有不少照片,上面写有“幸福扬州快乐家园2010年群众文艺活动集锦”,里面有“广陵区曲江公园大型歌会”等现场图片。在楼上的过道上,还可以看到“群艺歌舞厅”“第六活动室”等门牌……从中也可以看到当年扬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未来老群艺馆如何更新改造?更新改造后是啥样?
群艺会馆片区位于古城中心十字路口,南邻广陵路,西靠国庆路,与人民商场东西相望,总建筑面积约5500平方米,本次更新改造主要实施群艺会馆资产整合、住户搬迁以及周边区域更新,对市级文保单位同松参号进行修缮利用。将以“有机微更新”为基本原则,以“留、改、拆”为核心策略,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通过置入开放场所,优化内外衔接与布局,提升可达性,创造活力空间,建立流线交通等方式,让老群艺馆重获新生。同时,进一步置入创新文化主题,重塑和寻回文化符号,并引入演出、展示、文创、住宿等业态,建立与广陵路文旅动线的有机联系,打造充满活力与魅力的广陵路。
亮点:百年药店“同松参号”将青春再现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作为市级文保单位,区域内的百年老店同松参号药店也在此次更新改造中,未来将青春再现。
同松参号药店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是教场大街李松寿药号的分店。因专售参、燕、丸、散,故名同松参号,全称为“协记同松参号”。民国五年(1916年),绅士马士杰收购后将药店重新装修。1935年,时任扬州怡生钱庄经理的潘颂平先生将其买下。经过潘颂平的经营,“同松参号”逐步成为扬州中医界一个响当当的老字号招牌。1956年,同松参号改为公私合营,现为国有企业大德生医药连锁店。曾获得国内贸易部颁发的“中华老字号”称号。建筑原有前后五进,分前店堂、后作坊,现存建筑坐北朝南,上下两层楼房前后两进,建筑面积446平方米。南进面阔三间,一层墙体青砖勾缝、二层为三斗一卧空心墙,小瓦屋面,歇山顶。北进面阔三间,小瓦屋面,歇山顶。建筑整体保存较好。同松参号药店旧址从始建至今有近百年历史,作为湾子街历史街区乃至扬州古城的组成部分,见证了这一传统聚落的成长与发展。就城市记忆而言,店铺作坊本身便是城市居民的生活生产活动的成果与载体。由此可见,同松参号药店旧址对于留住老城记忆有着重要意义。
记者看到,这一建筑是二层小楼,青砖小瓦,古色古香,藤蔓植物沿着墙缝爬行,呈现大红色彩,与青砖交相辉映,别有韵味。建筑西侧的杂乱建筑已经拆除,从而让这一古建筑显露眼前。楼房前面搭建的临时建筑还没有清除,入口的墙上悬挂着一块红色牌子,上面写有:“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同松参号药店旧址时代:民国2012年7月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扬州市人民政府立”。
据了解,根据相关计划,百年药店“同松参号”,将深入挖掘同松参号的丰富历史背景和独特的民国风情建筑元素,将中医药传统文化与民国时代的美学风格相融合,精心策划空间布局和展示陈列设计,同时注重运营管理的专业性和精细化,力求打造一个集展览展示、茶咖休闲、研学交流以及住宿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活动场所,让每一位来访者都能沉浸于时光流转的艺术氛围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记者张孔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