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下午,由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文旅局联合主办的武汉市2024年寻找“小小戏曲传承人”暨戏曲进校园成果展演在武汉教育电视台落下帷幕,该活动展示了武汉市中小学近年来在戏曲传承与教育方面的成果,为现场观众带来了独特的“文化大餐”。
展演活动分为“戏梦初探”“校园有戏”“传承有我”上中下三个篇章。展演在戏曲《四功五法》中拉开序幕,戏曲表演《卖水》+情景演说《戏梦初探》;情景演绎《校园有戏》+汉腔歌曲《汉腔汉调武汉伢》;致敬经典的《卖棉纱》《昭君出塞》《坐宫》等选段节目轮番上演,师生们靓丽的扮相,清亮的唱腔,轻盈而娴熟的动作,让观众领略到了戏曲的风采和魅力。
在活动现场,今年在“湖北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荣获“小梅花”称号的江岸区长春街小学学生叶雨田讲述了自己学习戏曲的经历。
如何让戏曲教育项目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江岸区长春街小学校长周欢进行了分享,他表示,早在2008年起,该校就把戏曲教育项目纳入课程,请专业的戏曲老师,还有文艺领域的专业老师,编写适合学生的戏曲校本教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接受戏曲的知识和表演的技巧,学校还开设了京剧社团,专门建设了戏曲排练厅,让孩子们在那体验戏曲文化之美。
让戏曲进校园,究竟有何意义?作为中国戏曲学会顾问、武汉大学教授的郑传寅则进行了诠释,他表示,戏曲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形象化、艺术化,它有趣味,便于孩子们接受,让学生从小培养一种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当天的现场,还举行了《戏曲大课堂》(第五季)上线启动仪式。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彰显了中华戏曲艺术的魅力,也展示了武汉市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高度重视。随着更多戏曲活动的举办和推广,中华戏曲文化将在武汉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据了解,早在2016年,武汉市就在全国率先启动戏曲普及读本《戏曲大课堂》编写工作,为中小学教育注入戏曲文化元素。2016到2019年,武汉市连续4年举办"戏曲进校园·千校千场"活动,通过戏曲普及课与社团活动,让中小学生领略京剧、汉剧、楚剧、黄梅戏、荆州花鼓戏等多个剧种的独特魅力,逐步在中小学校校园实现了戏曲教育全覆盖。2020年,武汉市推出《戏曲大课堂》在线精品课程,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刘子微、夏青玲、王荔、余维刚和表演艺术家何祚欢、薛永年等名家大腕带领一批省市非遗传承人及优秀青年演员组成“名家讲师团”,通过“互联网+戏曲”的形式,将传统艺术带入云端,传入课堂、融入家庭。连续5年,该课程线上点播累计超过400万次,极大促进了戏曲文化的广泛传播。从2021年开始,武汉市又连续4年举办云上戏曲知识竞答活动,吸引了近40万名中小学生参与,同时,每两年一度的寻找小小戏曲传承人和校园戏曲争霸赛,不仅让广大中小学生有机会展现戏曲才艺,还挖掘出了众多戏曲新星,助力武汉振兴戏码头。
(武汉教育电视台记者孔超陶娟黄阳刘贤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