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把脉”VS老中医问诊哪家强?潮新闻记者体验了一番

钱江晚报 2024-12-12 20:07:09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张文利制图丁艳枫

近期,国家医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了“诊查费”“护理费”“手术费”等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其中,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首次被列入价格构成。

当你感觉有些不太舒服,是会到诊所挂号排队候诊让中医望闻问切,还是选择一台会智能分析、快速诊疗的AI设备,在家检测?日前,记者分别体验了一番。

AI用时:2分钟2秒

设备售价:2980元

12月12日上10时,记者来到杭州市拱墅区东方茂商业中心,体验“黑科技”——AI把脉问诊。

“把右手放进去保持不动就好。”八脉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金建新引导记者体验“俏郎中”,桌上一个如巴掌般大小的仪器就是他和团队研发的智能中医体检仪。电商平台显示这套设备售价2980元。

随着屏幕上检测进度的逐步加载,用了2分钟2秒,记者就得到了一份全方位、可视化的评估报告:除了给出综合健康指数为86分,包括脏腑、气血津液、经络、脊柱四大类64项中医健康指标都列得明明白白。

“你看你的报告里有几项亚健康指标。”金建新向记者解释,报告里的每项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代表该项健康状况越良好。记者依据分值发现,自己的指标数里大肠、心虚、津液亏虚等几项为7分多,相较其他分值略低。对此,评估结果建议采用“清热祛火”原则进行调理,改善亚健康状态。

这个AI系统似乎能读懂身体语言,给出的分析与记者实际感受基本吻合,甚至还出具了一套个性化的养生建议,配合16项调理方案,且均有古籍和名医的出处。另外,设备上还有关于节气养生、健康科普、疾病预防的名医视频。

中医医生为年长者把脉问诊。

中医用时:挂号排队31分钟,诊疗18分钟22秒

挂号费:50元

下午1时31分,记者来到环城西路上的一家中医诊所,一进门就是浓郁药香。

在一楼大厅排队,挂到了下午5号,花费50元,到4楼中医内科诊室门口等待叫号。等了31分钟后,2时02分进入诊室。接诊的赵医生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看了30多年病。

“你的肠胃功能略显虚弱,是不是常有消化不良或者排便不规律的感觉?”还真的是。

“你最近可能睡眠质量不太好,舌苔后端略厚黏,是湿热。”确实近期常常失眠。

随后,赵医生又换左手把脉,表示:“你的肝脉稍弦,是不是最近压力大?表现为肝火旺盛。”的确。此时用时3分22秒。

“大毛病没有,要学会调整心态,肝气舒畅了,身体才能更好地运转。”接下来,赵医生就记者的生活习惯、日常作息等一一细细问询,不仅准确地判断出身体不适症状,还深入剖析了可能病因,并给出了一系列关于饮食、作息和情志调节的建议,没有开药。这番沟通耗时约15分钟。

老中医:人和经验是第一位的

研发者:AI能实时监测“治未病”

“您说的好像和我之前用AI得到的结果差不多。”记者和赵医生聊起了“俏郎中”。

“这种意象的体征如何转换为具体数值?”“每个人都是完全不同的,怎么能与数字完全对应呢?”对于AI“把脉问诊”,赵医生提出了不少疑问。

她回忆,20多年前,卫生系统内部就出现了这类智能辅助诊疗仪,如今这类技术进入民用领域为普通人提供健康保健咨询,“但在实际诊疗中,放在第一位的,还得是人和经验。”

赵医生师表示,中医讲究医生的经验和积累,通过望闻问切获取关于证候、疾病的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包含极为复杂的因果或相关关系,是一门融合了丰富医学知识、长期临床经验以及对人体整体观深刻理解的技艺。在她看来,这是无论有多少大数据支持都无法替代的。

“AI的优势体现在‘治未病’,不用排队挂号,在家就能实现实时监测,随时能给身体做‘微体检’,让中医更简单,让中医更全面。”对于赵医生的观点,金建新也有“反方论述”。他说这款智能脉诊仪的原理是通过生物电技术采集应激反应产生的数据图谱,再与后台临床采集的样本数据“对对碰”,进行大数据整合和智能匹配,从而诊断出身体状况,预测潜在的亚健康趋势,对疾病风险做出早期预警。

2012年起,金建新的团队与浙江大学合作,联合多位名中医,试着用“俏郎中”协助医生工作,12年来采集157626人次临床数据,700万人次覆盖全国各省可定位可追溯样本。

在2024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俏郎中”荣获“新光”产品奖,不少外国友人都争着体验,亲身感受传统医学的“智慧升级”。

专家:融合发展才是王道

AI“把脉问诊”来了,它们会替代中医医生吗?省立同德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震中认为,大可不必“谈虎色变”。

他曾经在临床工作中使用过其他AI技术,感觉确实能提升中医药文献的归纳整理效率,并在辅助诊断、用药决策、优化药物中展现巨大潜力。比如通过舌象脉象的图像分析,帮助医生提高诊断效率。

张震中提出,传统中医诊断高度依赖经验,通过望闻问切获取关于证候、疾病的大量信息,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医生的个人阅历,这意味着必然存在一定局限性。人工智能能立足于多位名医的海量知识、经验和数据,可以计算出被大量案例多次验证最为有效的最优方案,让诊断、辨证、开方更加精准有效。

“当然,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需要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张震中表示,AI技术只是辅助工具而非替代者,数据转化和模型可解释性等方面都存在挑战,经验丰富的中医师在实践中有机融入人工智能,才能起到“如虎添翼”的诊疗保障。

0 阅读:7

钱江晚报

简介:钱江晚报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