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执笔张昊敏编辑袁华明
图源:图虫创意
近日,黑龙江哈尔滨的王先生发现家里快递突然明显增多,这些快递都是父亲使用了“先用后付”支付功能购买的。但他表示,自己和父亲并没有主动设置“先用后付”功能。这样的事情不仅发生在王先生身上,今年下半年以来,有许多消费者吐槽:自己从未开通“先用后付”功能,但直到快递签收后手机发来扣款提示才发现,自己在下单时被默认勾选了这一支付方式。
“先用后付”是当前各大电商平台基于消费者个人信用登记而开发的一种支付方式,一般情况下,达到一定信用条件的消费者,被平台赋予0元购买商品或者服务的权限,并且允许用户在收到商品并确认满意后,再进行支付。这种消费支付新模式,实质上是一种消费信贷模式,旨在降低用户决策门槛,实现快速下单转化。
平台这样的操作引发了大量消费者的不满,虽然部分平台客服解释这是为了简化支付流程、提高购物效率,但无论如何,平台应将选择权交还给消费者个人,而不是自作主张、自作聪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等多种权利,消费者有权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并且有权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服务方式。平台在没有实现告知消费者的情况下,将“先用后付”变为默认支付方式,显然侵犯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笔者本人也是“先用后付”的“受害者”,下完单以后才发现订单界面显示“先用后付实付0元”,等到快递签收点击确认收货以后就立刻收到了支付宝的扣款通知。可仔细回想,从下单到收获到扣款的整个过程,我从未输入支付密码。从前推出的种种“免密支付”“小额免密支付”还会在开通前让我确认一遍支付密码,这次却毫无提示,这不禁让我在心中对这一功能甚至整个平台的安全性、可靠性画上一个问号。
更让消费者们恼火的,除了“先用后付”的不请自来,还有它的挥之不去。不少消费者表示,后续想要关闭“先用后付”功能很难找到操作入口,部分平台无法直接在订单支付界面直接修改默认支付方式,而且必须等待所有订单完成或售后服务结束后才能关闭。这对消费者后续其他商品的购买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其实,作为消费者,我们可以理解“先用后付”这一信贷消费模式的出现,不仅促进了消费,为平台带来了新的营收板块,也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购物的效率。但平台应以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前提,归还消费者自主选择支付方式的权利,让消费者自己选择是否使用“先用后付”这一功能,并且在功能开通前向消费者二次确认,明确告知消费者“先用后付”的支付方式、结果、退货渠道等等信息。就像京东平台也在今年推出了“先用后付”功能,但并未直接将其设置为默认支付方式,而是在订单支付界面交由消费者自行选择。
把选择权交还给消费者,才能赢得更多消费者的信任,自作聪明只会适得其反。
(作者系浙江传媒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