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姜慧梓)据央视新闻联播,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此前,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为明年的宏观政策取向“定调”: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其中,财政政策基调由过去的“积极”变为“更加积极”,令外界关心,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会拿出哪些政策工具?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揭晓答案:明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这意味着,2025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三箭齐发”:提高赤字率、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额度。
官方数据显示,即将过去的2024年,我国财政赤字率按3%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为1万亿元,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额度为3.9万亿元。
根据此次会议表述,2025年,我国财政赤字率将超过3%,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将超过1万亿元,新增专项债额度将超过3.9万亿元,符合市场预期。
多位专家在此前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给出了对明年赤字率、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等的预期,虽然在具体额度上稍有不同,但所持观点基本一致:各项政策工具的力度和规模均会高于今年。具体数字将于明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揭晓。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表示,此前,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已达15年之久,“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法在过去较为少见。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内需不足问题仍可能持续,且明年经济运行仍将面临外部冲击。为有效扩消费、扩投资、稳外贸外资,中央提出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要采取比2024年更大力度的政策措施以加快经济企稳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