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痒叫刺挠,喜欢叫稀罕;讨厌叫膈应,发火叫急眼。丑了叫磕碜,开始叫原先;舒服叫得劲,脏了叫埋汰。 还有口吃叫磕巴,角落叫旮旯儿;口水叫做哈喇子,地方就叫那嘎达。 聊天叫唠嗑,另类叫隔路;显摆叫嘚瑟,可能叫做备不住。 坚强叫皮实,能耐叫尿性;反复唠叨叫磨叽,一种挑逗叫撩哧。 前几年去东北海林雪乡,晚上逛游,在一处文化小长廊里看到总结的东北民间俗语。我拍了下来保存。 这些俗语有三十几条,看了看,几乎和我们那里的俗语相同。“虎了吧唧、山炮、扬了二正、吐了反仗、沙楞的”这些语言,我们那里没有这样说的,其余的基本一样。 东北居民好多都是在清中期以后,民国年间,和建国初从关内搬迁过去的,以河北、山东居多。所以生活习惯,口语表达好多都是相同的。 有这么多相同的民间口语表达,你知道我是哪里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