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老人散步时,偶然在车库看到400多部亮着屏幕的手机,老人初步判断这是电诈窝点便报警。民警赶来后,发现这是一种新型赚钱方式,月入上万,看似安全合法,实则潜藏严重法律问题。 信源:《男子400多部手机抢福袋出售月入过万》-中国新闻周刊 这几个大爷确实立了大功,只是简单的一瞥,就揭开了灰产的遮羞布,警觉性比年轻人还要高。 一个敞开的车库,引起了大爷们的注意。车库内,数百部手机屏幕闪烁,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却又透着一种诡异的氛围。这景象,让见多识广的大爷们心头一紧,直觉告诉他们,这其中必有蹊跷。 电信诈骗?传销窝点?各种可能性在他们脑海中闪过。 这事儿挺急的,老哥儿几个一点没耽搁,赶紧打了110报警。警笛划破夜空,扬州警方迅速抵达现场。车库内的景象,让经验丰富的民警也为之一震:400多部手机整齐排列,屏幕上播放着各种直播内容,场面颇为壮观。 这些手机里没装SIM卡,看起来不像常见的电信骗术那样。电脑独自静置在那,周围没有其他人走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警方找到了车库的老板,就是马某。两小时后,马某现身,面对警方的询问,他最终交代了一切。他不是诈骗犯,其实是个专门找“福袋”的人。 马某的“生意”模式听起来简单得不可思议:他利用多部手机同时在多个直播间抢“福袋”,然后将抢到的奖品拿到二手市场出售。毛巾、卫生纸、手机、电脑…… 各种福袋里的奖品,都能被他拿去换钱。这样一来,他每月都能轻轻松松赚个一万多。马某的这事儿,好像就是钻了点规则空子赚点差价,没直接影响到别人。看似正常的赚钱方法,实则暗藏法律和道德风险。 马某的做法弄坏了直播界的公平竞赛氛围。这个人用技术手段,成批抢走了福袋,把其他人的中奖机会都挤掉了,实在不公平。直播间本是商家与消费者互动交流的平台,福袋则是商家回馈用户、活跃气氛的一种方式。 马某的行为,无疑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损害了其他用户的合法权益。试想,当普通用户一次次与福袋擦肩而过,是否会对平台的公平性产生质疑?更让人不安的是,马某非法获取了别人的个人信息。 得有四五百部手机,就得有这么多账户。在网上实名制的要求下,这些账户背后肯定藏着不少个人资料。马某是如何获得这些信息的? 他承认,这些账号是从网上购买的,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个人实名信息。这种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的红线。咱们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个人信息的保护那可是至关重要的。 每个人的身份信息都包含着大量的隐私内容,一旦被泄露和滥用,可能会给个人带来巨大的风险,例如财产损失、名誉受损,甚至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马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為,不仅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也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马某的行为在道德上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平台也应该加强用户实名认证管理,确保用户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从源头上杜绝非法账号的滋生。 几位大爷的警觉性值得肯定。他们对异常情况保持警惕,及时报警,维护了社区安全,也为警方破获这起案件提供了线索。这事儿看他们这么干,真是觉得咱老百姓都有份儿责任感,挺有担当的。 你有抢过福袋吗?你觉得这属于灰色产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