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助推三明农业发展,沪上专家既“授鱼”更“授渔”

上观新闻 2024-12-13 11:36:36

金秋十月,三明市农科院的科技成果展示基地成了市民打卡拍照的网红地,每到节假日,成群结队的游客走进花海瓜田菜地,拍摄一张张饱含着丰收喜悦的照片。

隔着一条马路,在三明市农业科技研究院里还有一个700平方米的展厅,这里更加全面地展示了沪明农业合作的科研成果。三明市农科院副院长华树妹说:“感谢沪明资金的投入,本着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的理念,我们利用展示厅和展示基地配套宣传和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为上海市农科院最新科技成果在三明常态化展示提供了平台。”展示厅的中央“沪明情,向未来”六个大字格外醒目,饱含了两地农业科研工作者的心血和希望。

种源好才是真的好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农业产业链的源头。据统计,我国每10粒杂交稻种中至少有1粒来自建宁,这样的成绩对于山区三明市来说着实不易。

建宁县自2013年就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基地,制种产量占全国的10%以上。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的罗利军是节水抗旱稻的专家,他认为建宁县无论是气候、温度,还是地形、土壤,都是节水抗旱稻制种的优选地。他说:“其实早在2006年我们就在建宁实验试制上海的节水抗旱稻了,它的优点就是制种产量稳定、种子质量易保证,三明市的稻种很受市场青睐。”值得骄傲的是,三明市所生产的水稻种子除满足本省需求外,95%销往南方各稻区和越南、泰国、菲律宾、老挝等东南亚国家。

得益于沪明合作的支持,建宁县拥有一支优秀且经验十足的水稻制种专家团队。2023年,三明市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到34.6万亩、产量7万吨,稳居全国第一,2024年全市杂交水稻制种面积37.5万亩,产量7.8万吨,分别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这为革命老区发展、农户增产增收、乡村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

目前,除了节水抗旱稻,上海农科院的食用菌、黄桃、西红花、玉米等在整个三明地区都有了非常好的应用。华树妹称:“我们通过定期举办沪明对口合作——农业科技成果展示推介活动,让上海专家和企业以及推广部门进行深度地接触和洽谈,相信日后会有更多的科技成果能够运用到三明市的产业发展中。”

科技助力三明特色农产品开新花

2023至2024年,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把最新选育的特色南瓜、茄子、青梗菜、生菜、花菜等13个品种在三明沙县、三元、明溪、大田、建宁、将乐等县市示范应用,累计示范面积超过1000亩。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所的马坤博士是特种蔬菜方面的专家,他说:“我们经过多番科学试种,把最适合三明市的品种推广给当地企业,成效很突出。”马坤从2023年开始指导当地企业福建岚溪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高山蔬菜,目前蔬菜主要供应给福州、泉州、厦门商超以及蔬菜批发市场,日均供菜量1万斤,售价比普通蔬菜高20%—50%,经济效益明显。马坤补充介绍道,“企业成效明显也带动了当地农户的积极性,为山区的农村闲置劳动力找到了致富路子,更为山区的大学生提供了实践与发展平台。”

在三明市农科院的不远处是马坤指导种植的南瓜种植展示基地,走进大棚,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南瓜尤为可爱。基地主人蔡荣添每天都要去各个大棚里巡视几番,他说:“去年试种了马博士育种的南瓜,卖得特别好,今年我又多加了几个品种,包括迷你桔瓜2号、红蜜桔瓜1号、灰栗1号等特色南瓜105亩。”提到收成,蔡荣天笑得合不拢嘴:“平均亩产达1000公斤,市场销售价格稳定在每公斤10元,亩产值可达1万元。”他还强调说,“我的南瓜还没成熟就已经被预定咯,明年我还要扩大种植面积,提前和马博士买种子呢。”

近两年乡村旅游的爆火也给马坤团队带来了新的思路,他说:“我们团队还研发了观赏型南瓜,这种南瓜形状各异,能够满足各种节日的装饰需求,在花店和集市的销售特别好。”在蔡荣天的大棚里,一个个名为“丑小鸭”“黑天鹅”“佛手”的观赏型南瓜挂满枝头,俨然一场南瓜界的艺术展。

在华树妹看来,除了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沪明两地的人才交流合作对三明市农业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起到了很大作用,加速了三明市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她说:“沪明合作以来,共有16名上海农科院科技人员任三明市科技特派员,遍布三明市11个区县提供产业科技服务,为三明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除了科技特派员,上海农科院还选派了王瑞娟担任三明农科院食用菌所所长。作为引进人才,王瑞娟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她说:“上海的专家带来优质的品种和过硬的技术深入到地方企业,丰富了生产的品类,并且优化了加工技术,推动了三明市食用菌产业向规模种植、精深加工、品牌营销和技术创新协调发展转化。”

尤溪县天草菌物种业有限公司就是王瑞娟口中的受益企业之一,她指着基地的一间间厂房介绍说:“今年我们引进上海市农科院选育的秀珍菇高产优质新品种‘申秀1号’,通过对该品种菌种质量控制体系和栽培技术参数的研究,优化工艺并建立基地栽培示范10万袋,充分展示该品种的优良特性,加快新品种在三明地区的推广应用。”企业负责人陈扬传对目前的产能很是满意,他说:“上海专家的到来,提升了我们食用菌工厂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水平。原先大棚里种植40多天才能收成,现在通过温控设施化栽培,7天就能收成。而且上海的菌种品质更加优良,产值大大提升。”除此之外,天草菌物种业有限公司还生产各类菌种包,培训周边农户科学种植,助力菇农增收。

厂房外,技术员正通过食用菌菇房智能控制系统设置菇房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为不同品种的食用菌提供理想的生长环境。看着长势喜人的各种“致富伞”,尤溪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杨彬感触良多:“沪明两地农业人才长期保持交流与合作,今年我们选派了5位青年科技人员先后赴上海农科院交流,系统学习基本理论、杂交育种、精深加工等知识,相信能够为三明市农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谈到对三明市农业发展的展望,华树妹眼神坚定地说道:“接下来,我们会以沪明成果对接活动为契机,在成果创新合作、成果转化以及构建平台方面进行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把上海农科院的成果优势以及技术优势发挥到极致,打造我们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对口合作的典范。”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