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马鞍山花山区金瑞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结合小区老年人多、困难群体多、特殊人群多的实际情况,以培育楼栋长志愿者队伍为切入点,通过把支部建在网格,志愿服务走进楼栋,管理服务延伸到家,打造“小楼大爱”党建品牌,形成“网格+楼栋长”工作模式,实行“361工作法”,先后创建了先枫议事会、声栋红课堂、幸福来敲门、守护夕阳共享阳光、楼栋长调解室、我的金瑞我的家、邻里帮便民坊7个网格党支部特色服务品牌,构建起“小楼有大爱,邻里一家亲”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区治理新格局。
聚焦选优配强,以系统化举措注入队伍源头活水。党员楼栋长处在社区治理第一线,要选出政治可靠、责任心强、办事公道、居民认可的党员楼栋长,为社区治理凝聚骨干力量。强化统筹谋划。明确党员楼栋长设置要求、任职条件、产生程序、退出机制、职能职责等细则,探索形成由选任聘用、人员管理、教育培训及激励保障等环节构成的工作保障体系,构建起“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强化精准选配。坚持政治素质好、沟通协调能力好、邻里关系好,会做群众工作的“三好一会”选拔标准,由社区党委统一部署,按照1—2栋楼配备1名楼栋长的原则,通过个人自荐、组织推荐、居民联荐、双向选择等方式,坚持优中选优,经网格党支部审核把关,社区党委备案掌握,目前金瑞社区共配备楼栋长83名。强化档案管理。坚持“注册建档”原则,建立楼栋长电子信息库,全面掌握楼栋长各类信息,每月对楼栋长信息更新维护,确保党员楼栋长队伍自身过硬。
聚焦能力提升,以综合化培养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社区把楼栋长队伍作为一支重要力量来培养,积极搭建集中培训、情景模拟、帮带提升等实践锻炼载体。实行专业化培训。建立党员楼栋长队伍跟踪培养制度,开设“党员楼栋长能力提升班”,围绕政务服务、民生政策、消防安全等开展培训、轮训,有效提高楼栋长履职能力。实行情景化模拟。推行岗前“情景模拟”实战模式,设定群众办事情境,开展政策咨询、便民服务等演练,提升党员楼栋长实践操作水平;开展“邻里一家亲”主题活动,组织楼栋长“上门问事”,亮身份、听民需、解民忧,不断提高党员楼栋长为民办实事能力。实行传帮带提升。注重典型引领,围绕加强社区治理,创新推行“361工作法”和“议事协商四步走工作法”,培育形成“楼栋长调解室”“金邻有约”等示范品牌。全面推进“双培双带”工程,即通过教育和引导,把热心社区事业、居民信得过的楼栋长培养为党员,把党员楼栋长培养为网格党小组组长(片长),带动社区管理和党建能力提升。
聚焦作用发挥,以目标化导向创新居民自治模式。党员楼栋长在社区中发挥党的政策宣传员、社区信息采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情民意联络员、文明新风倡导员、帮困解难服务员、社区治理监督员“七大员”作用,推动小区由“生人社会”向“熟人社会”转变。推动由生人到熟人转变。建立党员楼栋长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三亮”制度,向居民公开楼栋片长照片和联系电话,让居民随时找得到人、办得了事;依托小区党群服务站,设立“邻聚里”党员楼栋长服务点,了解民意、倾听民声、摸清民情,主动答疑解惑,源头化解矛盾;依托邻里帮便民服务坊,常态化开展免费缝补、理发等便民服务,让居民在互动中慢慢熟络。推动由熟人到家人转变。由社区党组织牵头,成立党员楼栋长先锋队、党员楼栋长巡逻队、党员楼栋长调解团等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帮办居民身边事。积极配合全科社工做好业务办理、帮办代办等政务服务下沉工作,让老年人不出门就能办好事;在各小区开展“幸福来敲门”活动,为居民提供精准服务;在处理小区重要事务时,处理前听居民意见,处理中与居民共商,处理后向居民反馈,让小区居民在协商议事中亲如一家。推动由家人到主人转变。完善居民提事、议事、办事、评事等程序,以圆桌议事、板凳议事、凉亭议事等多种灵活方式,召集居民围绕楼栋卫生秩序、邻里活动开展、矛盾纠纷调解等事项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在拉家常的过程中把问题解决在楼栋中。
聚焦使用评价,以制度化手段激发服务生机活力。构建以“积分兑换和考评管理”相结合的党员楼栋长管理体系,进一步激活干事创业激情,让党员楼栋长有干头。强化正向激励。结合重大节日,积极推荐党员楼栋长为“优秀共产党员”,共有26名党员楼栋长被推荐为“优秀共产党员”;每年定期开展“最美楼栋长”评比,共评选表彰40余名最美楼栋长。同时制作社区好人风采榜,将评选出来的楼栋长的典型事迹进行展示。强化待遇保障。统一配备聘书、马甲、民情本等楼栋长“上岗三件套”,不断完善楼栋长志愿者积分管理制度,设立免费兑换社区助餐点就餐券、物业管理费享受打折缴纳、免费预约医护人员上门服务9项先进户礼遇措施;建立困难楼栋长台账,链接共建单位、工会、民政等部门资源,加大对生活困难、大病住院楼栋长的关怀力度。强化考评管理。采取“日常管理+动态考核+随机抽查”的方式,加强党员楼栋长日常考核;建立“群众评价机制”,将群众测评权重设定为50%,每年围绕楼栋服务、邻里和谐、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考评,实行末位退出淘汰机制,倒逼服务质量提升。(江玮超於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