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民网
12月10日,由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等多个权威组织发起的《胸外科电子病历质量控制和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以下简称《共识》)正式发布。
据介绍,《共识》同时发布于《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和《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两家国内胸外科领域权威期刊,得到了业内同行的认可和重视,且随着《共识》的引用率和被关注度不断提高,有助于推动该领域的学术发展和进步。
《共识》由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肺癌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和福建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发起,组建专家组和工作组。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姜杰、耿国军牵头,来自全国百余家医疗机构200余名胸外科专家、信息管理专家、病案管理人员等,在充分考虑相关国家政策要求、信息标准以及临床应用实践难点、痛点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电子病历创新路径。最终,经过多方、多轮次专业的讨论和调研,制定出该《共识》。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电子病历的应用是现代医疗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规范、标准的胸外科电子病历有利于规范诊疗流程、提高医疗效率、提升医疗质量、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同时还有利于标准化、结构化数据的采集和运用,推动临床决策和人工智能运用以及临床专科专病中心的建设。此次《共识》的发布为我国胸外科医师、信息从业人员提供住院电子病历建设和应用参考,促进胸外科领域信息化水平和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据了解,该《共识》包含19条内容,在国家电子病历规范要求上,增加了随访管理模块,同时,将门诊病历纳入结构化电子病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书写规范。
《共识》采用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编写的《胸外科疾病标准化诊疗术语》,姜杰团队也参与其制定,同时,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还作为全国首个试点医院,将该文件植入结构化电子病历。
此外,《共识》提出,胸外科电子病历系统应打通医院内各模块壁垒,自动获取医嘱信息、检查检验结果等,并整理于病程等内容中;应通过信息化手段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多学科诊疗;应支持无缝整合临床实践和科研活动,为医务人员提供强大的工具来收集、管理和分析高质量的临床数据;应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共享,方便患者在不同医院间转诊和就医,避免重复检查。
姜杰表示,“电子病历的广泛应用将推动胸外科医疗水平的持续进步,为患者带来更优质的医疗体验和健康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胸外科电子病历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和互联互通,集成AI、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为医疗决策提供更为坚实和深入的技术支持。”(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