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学榜(2021—2023)儿童文学上榜作品:宝树《恐龙奇旅》

钱江晚报 2024-12-14 07:10:21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陈新怡

12月2日,浙江文学榜(2021—2023)正式发布,共涵盖特别荣誉榜、长篇小说榜、中篇小说榜、短篇小说榜、诗歌榜、儿童文学榜、散文杂文榜、报告文学榜、文学评论榜、网络文学榜、文学翻译榜等十一张榜单。

浙江文学榜(2021—2023)由浙江省作家协会对浙江全省2021至2023年三年内创作、发表的文学作品进行评审并发布,以鼓励浙江作家不断攀登文学高峰。浙江作家公号和潮新闻将持续对话上榜作者,带领读者了解优秀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

《恐龙奇旅》

作品简介:

宝树的这部《恐龙奇旅》借助时间旅行这一科幻要素,将广袤时间与空间的矛盾浓缩在一个小小的洞穴之中,在面临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毁灭境遇,资源极度匮乏,一个人类小孩,一只恐龙,本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两者在命运的方向盘前博弈、挣扎,一度面临双方都要毁灭的悲惨结局。最后他们通过智慧解决了时间线上的悖论,又因为爱成为沉默而坚定的盟友。书中传递的温暖和理想,为读者带来一种美好与丰富的希望。这部作品也是对那些长大后承担改造世界责任的孩子最好的祝愿。

作品评语:

《恐龙奇旅》将时间旅行的科幻故事演绎成独特的恐龙探险传奇。“我”与恐龙的生死周旋中,蕴含深刻的哲学思考。小说描述了被困山洞的人类孩子和一只恐龙,如何在面临生死抉择的关头,历经反复斗争与博弈,最后结下跨越种群的友谊,也求得了生命希望的过程。小说中关于恐龙与生物学的相关科学知识严谨可靠,能满足少儿科普的功能。主题的温暖与人文关怀,符合儿童文学的“彼岸关照”。

宝树

创作谈:找回对这个世界体验和感受的初心

非常高兴,也非常忐忑,拙作《恐龙奇旅》能够登上三年一度的“浙江文学榜”儿童文学榜单,这对我而言是非常重要和珍贵的肯定,也体现出浙江文学界对科幻文学的大力支持。

这部小长篇的前身刊载于《科幻世界》2016年第11期上的中篇小说《与龙同穴》,讲述了一个来到白垩纪的时间旅行者和一头恐龙被困在某个狭窄洞穴中所发生的惊险故事,本非专门为儿童撰写。不过几年后,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刘婧老师跟我约一部长篇稿,我首先就想到了这个故事。

我本来并不知道儿童文学该当如何下笔,想到这个故事,一方面是因为恐龙一向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古生物和故事题材,但更深层的原因大概是源自我的童年经验。我在本书的《后记》中写到,幼年时我养过一只小麻雀,虽然那是出名难以家养的动物,但在我的记忆里,我们成了相互信赖和一起玩耍的朋友;后来我曾经养过小狗,也曾把路边的小老鼠捡回家(虽然立刻被母亲扔掉了),还和癞蛤蟆说过话,放生过菜花蛇……对于自然和动物的亲近,构成我童年最美好的亮色之一,也是每一代孩子感兴趣的主题。否则为什么童话故事总是自然而然地让动物充当主要角色呢?

所以我扩展和续写了这个故事,一方面让读者——首先是我自己——寻回曾经美好繁盛却已经消逝的史前生命世界,另一方面也是通过不同生命形态的互动,探讨人在自然与时空中的位置。这部作品的写作过程,也塑造了我对儿童文学的理解,不是去俯就儿童,写一些类似逗弄小孩的文字,而是打破成人思维的束缚,找到自己内心的那个孩子,找回对这个世界体验和感受的初心。

当然,作为科幻作品,不可能像童话和奇幻般直接将动物人格化,而需要在科学的世界观上揭示出真确的可能性。故事的剧情当然是不可能真正发生的,但它所依赖的逻辑和揭示出的世界,却必须有能令人信服的真实质感,而非单纯幻想的产物。写作中自然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当增加人物和故事线后,要让纷繁的时间线形成因果闭环,故事能自圆其说,难度就大为提升。

细节也是很大的难点:小说中需要建构中生代几个不同时间点的环境与代表生物,如果真正尊重生命的历程,就要尽量去还原每个世界不同的风貌和生物习性。为此我参考了十多部书籍和大量网络资料,其中关于某种史前昆虫看似随手写的两三句闲笔,都是翻阅了好几本参考书的结果。不过这也是写科幻小说的一大乐趣所在:通过知识的吸收和转化,创造一个新奇又自洽的世界。

写作中也有若干美妙的体验。比如说设想出以“莫比乌斯圈”的时间线结构来解决时空悖论问题,并将其融入叙事结构,满足了一个科幻作家对创新性的自我要求;又如小主角们在侏罗纪的深夜,在银河之心的辉光下,飞过马门溪龙巡游的森林湖泊的那一幕,是我自觉自己诸多小说中写得最美的场景之一。从写作自身的意义上来说,能绘出让自己满意的画卷,无论有多少读者欣赏,已经是对一个创作者最好的报偿。当然,对于本书所旨在探讨的主题而言,笔者所做得还远远不够,关于宇宙,关于生命,关于我们自己,还有更多神奇深邃的秘境等待着人们去探索。

0 阅读:6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官方账号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