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杨菲菲)学校10名校内教师参与生态科普,与26家资源单位建立联系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讲座等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打造《博物馆课》《科学盒子》《科学公园》三门科学素养提升的拓展必修课……12月13日,“生态文明教育助力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成果展示交流会”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百旺校区举行,该校校长倪百明介绍了中关村二小的生态教育育人体系和成果。
近年来,中关村二小打造了“教师-学生-环境”三位一体的模式,探索出一条从课堂育人到生活育人、从知识育人到实践育人的特色生态教育之路。在展示交流会上,中关村二小的教师团队还精心准备并展示了40余节生态文明教育课例。课堂上,教师们深入探索学科本质,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们关注真实世界、真实问题、真实需求,通过真实任务驱动,实现素养提升。
于学生而言,校园里生态教育实践场所越来越多。学校专门打造了“听雨苑”“护绿阁”等专业教室,还为社团发展设计了专用的场地,比如可亲自体验采摘与种植的“快乐农场”“药用植物园”“温室大棚”以及监测气候的气象站、用于节约能源的集雨樽等多个生态活动区,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走向自然。
中关村二小教育集团还获颁“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创新工作坊”铜牌。北京教科院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王巧玲表示,各中小学要继续推动生态教育深入发展,培育更多青少年呵护自然的情怀,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为实现美丽中国愿景贡献力量。
当天,海淀区教科院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宋世云还分享了海淀区生态文明教育推进成效,依托于教育部重点课题“利用地域资源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海淀区探索了生态环保日实践活动模式、基于地域资源的特色课程开发模式和基于课程整合的主题教育模式。
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赵霞指出,生态文明教育是海淀区培养未来社会公民的关键环节,未来海淀教育会持续深化生态文明教育改革,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生态文明教育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