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在资本市场大门外徘徊多年的赛目科技,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在主板挂牌上市,光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赛目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网联汽车(ICV)仿真测试技术的科技公司,主要从事ICV仿真测试产品的设计及研发并提供相关测试、验证和评价解决方案。
ICV是指配备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制动器及其他装置,整合先进的通信及网络技术。
尽管赛目科技处于汽车自动驾驶相关的热门领域,但目前仍然面临市场尚未成熟、业务依赖大客户、公司盈利能力存疑等挑战。
1、上市之路坎坷,曾获华为哈勃投资
从过往的经历来看,赛目科技上市之路可以说颇为坎坷——此前三次冲击港交所,都未能成功。
2022年12月,赛目科技首次向港交所递交过上市招股书,但申请资料在6个月后失效,此后又在2023年10月31日和2024年5月29日两次递交申请,依然没有成功。
最新的招股书显示,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披露,按2023年的收入计算,赛目科技是中国ICV测试、验证和评价解决方案行业的最大市场参与者,市场份额约为5.3%,同时在中国ICV仿真测试软件及平台市场的份额约为5.9%。
目前,赛目科技的核心技术包括2018年自主研发并商业化推出ICV仿真测试、验证和评价工具链SimPro,以及在2021年自主研发用于ICV的FuSa及SOTIF分析工具SafetyPro。
这家公司绝大部分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完全或者部分基于SimPro和SafetyPro,其中SimPro专注于L3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测试。
不过,目前国内自动驾驶技术还处在L2量产阶段,市场仍需要培育。L3及以上级别ICV在中国的渗透率仍然较低,且因为有关市场准入的法律及法规尚未颁布,而尚未达到市场投放阶段,且仅能用作试验及示范的特定场景下运行。
招股书披露,L3级ICV预期于2025年下半年在中国销售,2030年销量预计约为710万台,约占2030年中国ICV行业市场规模的18.8%。
赛目科技在风险因素中也提到,ICV行业及ICV测试、验证和评价解决方案行业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且可能会出现无法预见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因此,赛目科技也存在发展前景不明朗的风险。
赛目科技最早成立于2014年,原本是由赛迪集团与做网络安全的北京梆梆分别持股51%和49%。
公司成立之初的目标并不是做自动驾驶相关业务,而是从事移动应用程序网络漏洞检测业务。但赛迪集团与北京梆梆的合作并未按预期进行,直到2018年现在的管理团队投资了赛目科技,公司才开展业务运营。
招股书显示,公司的董事会主席是胡大林,总经理兼董秘是何丰,副总经理马蕾,首席财务官是梁军。
从2018年以来,赛目科技获得了3轮融资,2020年1月份,共青城智源入股赛目科技。
2021年7月,哈勃投资、顺义科创、基石基金以及中信证券投资等机构作为A轮投资方入股了赛目科技。其中,哈勃投资就是华为在2019年4月成立的投资机构。
2022年3月和5月,赛目科技又获得了A+轮投资,投资方包括中关村科学城和共青城军合。
上市前,管理团队全资持股的空格科技拥有赛目科技30.2%的股份。
其中,董事会主席胡大林持有空格科技约64.1%的股份。此外,赛迪集团持股28.1%,北京梆梆持股2.9%。A轮投资者合计持股14.1%,A+轮投资者合计持股5.6%。
2、净利率持续下降,长期盈利能力存疑
招股书显示,赛目科技2021年、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收入分别约为1.07亿元、1.45亿元、1.76亿元和5556万元。
具体来看,报告期内各业务板块的情况:
ICV仿真测试软件及平台产品的营收分别为6078万元、8110万元、1亿元和3132.1万元,营收占比分别为56.9%、55.8%、57.2%和56.4%,可见这块业务为公司的营收支柱。
ICV数据平台及其他产品的营收分别为4192.1万元、3945.4万元、1992.1万元和1090.3万元,营收占比分别为39.2%、27.1%、11.3%和19.6%。
ICV测试及相关服务的营收分别为225.4万元、1244万元、3897万元和663.8万元,营收占比分别为2.1%、8.6%、22.2%和12%。
此外,报告期内公司的毛利率分别为59.9%、65.6%、70.9%及70.3%。
报告期内,赛目科技的年/期内利润分别为3757.1万元、4868.6万元、5343.1万元和-459.9万元;经调整年/期内利润分别是3860.7万元、5039.4万元、5497.5万元和-384万元。
2023年上半年,赛目科技也曾出现1106.5万元的亏损,对于连续两年上半年出现亏损的情况,赛目科技解释称,主要是由于下半年交付的项目及录入的收入普遍高于上半年,而2023年上半年及2024年上半年产生的收益和收入分别未能弥补该等期间产生的成本开支。
报告期内,赛目科技的净利润率分别为35.1%、33.5%、30.4%和-8.3%。
赛目科技还预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的净利润率将下降,主要原因包括其他收入减少(主要是因为政府补助减少)、扩充销售及营销团队导致销售及营销开支增加、研发摊销及折旧开支增加导致研发开支增加等等。
这也说明公司在盈利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波动性,持续下滑的净利润率也为未来的盈利能力打上一个问号。
「子弹财经」注意到,赛目科技的经营成本直接影响了公司的盈利状况。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开支分别为2710万元、3880万元、7640万元和4110万元,目前公司共有135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73.8%。
赛目科技表示,公司在发展业务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经营成本,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计算,报告期内,经营成本总额(包括研发开支、销售及营销开支以及一般行政开支)分别占公司各期总收入的约42.5%、43.7%、62.9%和110%。
赛目科技预计,未来将继续产生大量经营成本以进一步扩展公司的业务,但无法保证他们将按计划成功执行公司的业务策略。
截至报告期各期末,赛目科技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是8183.7万元、1.51亿元、1.18亿元和3409万元。
3、依赖大客户,且合作关系不稳定
除了盈利能力存疑外,赛目科技还存在客户集中的风险。
招股书显示,赛目科技的客户包括国有企业、政府部门以及汽车制造商和技术公司。
报告期内,该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约为9990万元、9780万元、9800万元和4230万元,分别占该公司总收入的93.4%、67.2%、55.8%和76.1%。
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约为4170万元、3550万元、4000万元及1660万元,分别约占公司总收入的39%、24.4%、22.8%和29.8%。
「子弹财经」注意到,报告期内,赛目科技的第一大客户一直在变化。
2021年,他们的第一大客户是一家国有企业客户A;2022年就变为“相关客户”,是一家中国信息通信技术解决方案和智能设备提供商;
2023年,第一大客户是一家从事硬件及软件产品技术开发的公司客户G;2024年上半年又变为客户I,一家主要从事提供自动驾驶技术及营运服务的公司。
客户集中度较高,且第一大客户频繁变动,说明该公司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并不稳定,也导致赛目科技的收入出现波动性,增加了经营风险。
此外,赛目科技还存在应收账款回收慢的问题。
招股书披露,目前该公司须承受向客户收取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的信贷风险,他们一般向客户授予最多180日的信贷期。
而在报告期内,该公司的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净额分别是4942.2万元、1.4亿元、1.66亿元和1.5亿元。对应的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周转天数分别为113.2天、237.8天、317.5天和517.1天。
截至各期末,该公司账龄超过1年的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分别约为800万元、1360万元、4540万元和3550万元。
若这些应付给赛目科技的大量款项没有准时结清或产生大幅减值,赛目科技的业绩表现、流动性以及盈利能力都将受到不利影响。
除了客户端存在不稳定因素外,在供应链端,赛目科技也面临供应商高度集中的风险。
报告期内,赛目科技向前五大供应商作出的合集采购额分别占该公司采购总额的比例约为99.6%、97.3%、98.6%和99.5%。
而该公司向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占采购总额的35.1%、86.2%、87.7%和93.5%。
赛目科技在招股书中称,未来也无法保证不会面临有关供应商集中度的风险。
身处于自动驾驶相关领域,赛目科技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但以上提及的公司经营自身以及行业现状带来的一些发展挑战,公司的管理层也需要警惕。
未来,赛目科技第四次冲击IPO能否成功,「子弹财经」也会持续关注。
*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