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护具的爱心漂流这个值得推广

新浪财经 2024-12-15 02:28:42

“我已初愈,已不用它。赠送给有需要的人,祝早日康复。”

前几天,浙江杭州,浙大二院一位男子将一副拐杖和一张纸条放在走廊电梯口的视频,引发了网络共情。的确,对骨科疾病患者来说,这样的爱心传递不仅暖心,还很有意义。一方面是康复患者家中护具闲置,一方面经济困难的患者难以负担护具费用,如何弥合两者之间的“鸿沟”,值得关注。

随着这条视频的走红,另外一家医院,湖北武汉市第四医院推动建立的医疗护具患者共享机制也随之引发关注。2013年以来,武汉市第四医院持续推动医疗护具患者共享机制,鼓励患者捐赠或申领护具。拐杖、轮椅、关节支具……一个个护具在互助平台的见证下,开启爱心漂流之旅。这场长达十余年的善意接力,惠及超过万名骨科患者,减少患者经济负担150余万元。

很多人认为,这是医学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的确,医学是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体,精湛的医技和温暖的人文关怀都属于优质医疗服务,二者缺一不可。从患者角度来看,舒适的就诊环境、温暖的医护服务,对于病体康复和身心健康都有很大帮助。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必须更加重视人文关怀。不久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等印发《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就提出大力开展医学人文教育,加强医学人文关怀,并明确了行动重点和阶段性目标。随着我国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在医疗实践中加强人文关怀,成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推动医疗卫生服务迈向更高层次的必然要求。

小马飞刀想说的是,现阶段,慈善已经不仅是零星的、传统的爱心善意释放,更是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革、社会分工细化的有规模、专业化的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为社会性、生理性、发展性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和服务。如何让慈善事业更有组织、有公信力、有监管、有效率?值得深思。

我们总说,这个社会从来不缺少爱心和善良,很多时候只是由于某些现实条件的制约,不能让爱心持续地发光发热。举个例子,许多人简单地认为,只要有经费,就能把活动开展好。可是光有经费远不能组织好一次志愿服务活动。用经费买了爱心物资,谁来分包运输送达?接受市民爱心捐赠的物品,又在哪里储存,如何进行分类和清洁消毒处理,如何分配到需要的人手中?都需要一个良性的运作机制。

慈善是“人人之力”形成的“公益共同体”。只有让慈善行为不仅是偶有冲动的“感性”行为,还成为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理性”工作,才能驰而不息开辟慈善参与新动能。现在,武汉市第四医院开了个好头,希望越来越多的组织能够加入进来。

小马飞刀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