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雄熙 :
天水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广西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中国西部画院副院长;
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员。
1988年毕业于天水师专美术系(现天水师院艺术学院)。
2000年在深圳结业于"全国第二届国画家高研班";
2008年在北京结业于中国国家画院周韶华导师高研班;
2009年毕业于周韶华艺术工作室精英班。
其创作作品具有独特的西部高原山水绘画风格,壮美粗犷、气势雄浑。
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及在《人民日报》、《亚州日报》等国内外100多家媒体介绍宣传,曾举办个人画展十余次,出版个人画集多部。
王雄熙先生作品王雄熙先生作品王雄熙先生作品西部大山之子—大西北走出来的山水画领军人物
王雄熙,1965年出生在甘肃省秦安县一个小山村的普通家庭,村后是古代丝绸之路,地处陇山之西、葫芦河下游,古丝绸之路贯穿全境,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节点城市。
秦安地处黄土丘陵地带,风光无限,物产丰富。 村子里的先生们写得一手好诗文、好书法。王雄熙先生从小在淳朴民风的土壤里养成了勤奋、踏实、诚恳、吃苦耐劳的良好品格。他小时候就特别聪颖,书能倒背如流,也能跑步如风,到县城去见世面、求学。后来又考上了天水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使他的绘画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毕业与天水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后又深造于国家画院周韶高研班以及周韶画艺术工作室,使他逐步意识到他身上潜在的艺术能量,开始了他寻找、发掘之路。
王雄熙先生尊重传统,但更渴望创新。在选择把山水画作为自己终身努力的方向之后,使自己的作品体现出大视野、大气象和大境界,期望在中国画的当代语境中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与表现形式,为此, 选择了表现西部的大山大水。
西部是王雄熙先生的故土,也是他的精神家园,正因为是他深爱着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所以,对西部山川独有的情节,寂寞与悲壮有着强烈的体验与持久的表达愿望。近年来,王熙雄先生先后奔赴晋陕峡谷、青藏高原、河西走廊等地感悟写生,完成了以“西部壮歌”为主题的“追梦祁连”与“大漠胡杨” “肃南印象”等系列作品。
王雄熙先生作品情系家乡与西部情结
西部寻梦:一直在路上的思想者妙手抒写高原魂
西部究竟有何魅力?
王雄熙先生,挟裹着祁连山冰雪的风寒,沐浴着高天明月的甘霖,从大西北那片古老而神奇的热土一路走来。
王雄熙先生说:“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总是渺小的,这种感受在西部尤其浓烈,于我而言,只有走到那片土地艺术才能活过来,我的艺术因那片土地而活。
王雄熙先生有他诗意的解释,“西部山川蕴含浓厚人文,但当地人口少,愈发衬得这种氛围浓烈,壮阔山川体现的精神跟大都市人的状态太不一样。尤其当你真正走近它,你会发现中国很多重要历史事件跟这片土地密切相关,甚至比中原拥有更悠久的历史人文景观,蓝天、白云、戈壁、大漠、雪山、草原……一切都令我着迷和眷恋。 ”
王雄熙先生西部山区与当地居民交流王雄熙先生王雄熙先生“近三十年来,只要有可能,王雄熙先生就会毫不犹豫背起画夹,拎着行囊,踏上西行征程。西部之征曲折而坎坷,寻梦之旅艰苦而浪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春夏到秋冬,从青葱到壮年,王雄熙一往情深,矢志不改。我想,他心中的梦该是多么美好!”
几十年辗转于西部山川,与当地居民融入一起体验生活,设身处地的感受,多次在条件艰苦、险死还生对人生真切的感触之下所创作的作品如此生动而又充满深厚内蕴,充分展示出大西部地貌和时代特点。
王雄熙先生走遍了西部的山山水水,思索着他的山水画之路。他沿着神秘的晋陕峡谷,再到河西走廊;从黄河源头到青藏高原,连绵千里的祁连山脉,雄伟壮丽的西部广阔无垠、雄宏博大 、苍劲悲壮之美,让他深深地感到震撼。
这些年来,在西部这片辽阔土地上,他所走过的不仅是西部的风貌,也是一种文化的体验,正是这些经历让王雄熙先生的画主要在以表达以"西部壮歌"为主题的系列作品中创作出:寂静古塬、神山圣水、丝路畅游、大漠胡杨等系列作品。
他独特的审美去捕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去感受西部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西部为媒介去建立自己个性化的西部山水世界。超越了西部,捕捉到了西部的真诚、真美和大美。
王雄熙先生王雄熙-----风起西部“千古绝唱”震撼人心独树一帜
王雄熙先生的画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以为那就他在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中有所体会、有所收获,在表现西部山水内在美上展示了他的艺术风采和令人称羡的艺术魅力。这一点,可见他的一段自白:“……对我而言江南的小桥流水固然秀美但我更注重与追求西部的苍劲雄浑、大美无言。
王雄熙先生作品王雄熙先生的大漠胡杨系列作品体现出那种,大漠苍茫、胡杨劲倔,胡杨树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世人称之为英雄树。干旱之处,盐碱之地,不改妩媚风姿,坚韧地屹立于天地间,一梦千年,不改初衷的执着坚守,令人敬佩,胡杨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和载体。浩瀚无垠的大漠,耸立倔强的胡杨,勇斗风沙。他说:“作 画和做人、做事一样,都要体现一种精神。我画胡杨,就是希望通过对它的品格和精神的刻画,给人一个思考,一种拼搏向上、勇往直前的力量。正是有了这种力量的驱使,才使自己在创作道路上有所作为,受益匪浅”。
王雄熙先生作品他早期创作《黄土高坡》系列作品正是他对故土的眷恋,有感而发,探寻对黄土的感觉与记忆,黄土高原的原始野性,在炊烟袅袅的村落散发出一种贴近于人与自然的相依,将贫瘠悲苦超越为一种精神的升华。他将浅绛色调纳入笔墨,笔墨氤氲、骨肉相融,在境界上达到一种浑莽苍郁的内在气象。意象而酣畅的笔墨表达,是真性情的冲动与释放,而又不失理性与法度,结构饱满,色彩和谐,理法具应。描绘中华大地独具特色的景观,因其质地结构特别,没有云雾缭绕的氤氲之气,皴不得,擦不得,勾不得,传统山水的笔墨程序全用不上,表现难度很大。自己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努力,创立了表现西部山川独立的艺术语言。西部地貌横向的水平纹理,象征着地球编年史的书页,见证了大地的沧桑变迁,记录了西行者张骞 、玄奘等的身影。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贾和僧侣的驼队千百年来行经此地,足印甚至绵长万里,东起长安,西达罗马,这也是给他后来创作的“丝路记游”开起了篇章。
我国艺术界的著名人士周韶华刘国松等国画大家也曾都充分肯定了王雄熙的艺术成就。对王雄熙先生的西部山水画艺术做出了高度赞扬,认为他是现代性的艺术家。
驰骋西部山川的黑马
王雄熙的西部山水画在美术史的贡献占有一席之地
1、 更新观念
历史悠久的中国画发展到近现代,最早提出改造中国画的人是康有为和陈独秀,此后画家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林风眠、傅抱石、石鲁、刘国松等人,都在各自的艺术实践中为中国画创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拓展题材
王雄熙先生溶入骨髓的西部精神意识与修养,使其所表现的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西北地区特有的地质地貌及风光情调。王熙雄先生表现西域山水所用技法,需要有对山水树石肌理效果的创作灵感和艺术功力。由于历史的原因,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大都取材五岳名山和江南的小桥流水。其实,只要画家们把眼光向西向部,就能发现那里有雪域大漠、高山荒原,是一块丰厚的艺术沃土。特定的题材选择也是中国画家作品面貌、思想内涵的集中体现。
3、革新材料技法
题材拓宽以后,要求相适应的技法,作品才能表现得恰当和充分。他自己创立了独特的山水画表现语言。当媒材特点的发挥和个人感受及想象融合成一体的时候,佳作就出现了。当代中国画的材料技法更加多元丰富,为艺术的表现提供了自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