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内心很激动!”12月14日下午,吴江七都木偶昆曲全国巡演首演在苏州湾大剧院顺利举办,当再次登上舞台向观众谢幕时,七都洪福木偶昆曲保护传承中心演员孙菁眼眶有些湿润。因为这一刻,她已等待多年。
“双手提活生旦净丑千般态,一口唱妙喜怒哀乐百样声。”七都木偶昆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间,始于在吴越村创建的姚氏“公记保和堂”戏班,距今已有200多年之久。当时的匠人们巧妙地将木偶戏与昆曲这一传统戏曲艺术相结合,创造出了既保留昆曲唯美,又增添木偶戏趣味的全新表演形式。
七都洪福木偶昆剧团(现为七都洪福木偶昆曲保护传承中心),前身即“公记保和堂”戏班,是全国唯一的一家木偶唱昆曲的祖传戏班。鼎盛时期,剧团有20多个演员,常年活跃在江浙沪一带,演出的昆曲木偶剧目多达500余出,其中很多是昆曲的经典名篇
然而,上世纪60年代中期后,部分老艺人相继离世,部分艺人死守“只传男丁,不传外姓”的陈规,剧团逐渐萧条,人员分散,演出停止,最终解体。剧团的道具、服装和唱本几经转手后也不知去向,这对木偶昆曲的传承几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2004年,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政府着手实施木偶昆曲抢救计划,并把保护传承木偶昆曲这一工作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决定培养一批具有一定昆曲表演水平和木偶技艺的接班人。如今洪福木偶昆剧团里的核心成员孙菁、施锦芳、施晓明等人,就是这样走上了木偶昆曲的传承之路。
练功、吊嗓、背台词、练提线……今年三十出头的孙菁,有一半岁月与昆曲木偶紧密相连。艰辛而漫长的日子里,让木偶昆曲发扬光大、走向全国的梦想,成了支撑她和伙伴们继续前行的重要动力。
今年是七都镇政府抢救、保护木偶昆曲工作20周年,也是七都洪福木偶昆剧团复建15周年。在这个颇具意义的时间节点,七都木偶昆曲全国巡演项目获江苏艺术基金项目资助,向社会各界观众汇报、展示木偶昆曲的振兴成果。
“我们希望通过巡演这样的形式,向全国各地的朋友展示木偶昆曲这一江苏省级非遗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希望更多朋友能通过演出认识木偶昆曲、关注木偶昆曲,一起加入木偶昆曲的保护和传承中来。”孙菁说。
此次木偶昆曲全国巡演形式丰富,包含《吹唢呐》《舞狮》《十五贯·访鼠测字》《十五贯·审鼠》《白蛇传·盗仙草》《牡丹亭·游园》《牡丹亭·惊梦》等七个剧目,其间穿插多个VCR影像,介绍七都木偶昆曲的起源和发展、木偶昆曲演员的坚守与传承。
演出共分“同乐”“传承”“坚守”三大篇章,表演过程中,演员演出与声光舞美完美协同,三部分情感的层层递进,那份对木偶技艺的热爱和坚守逐渐被烘托至高潮,台下掌声雷动。
2022年毕业于苏州艺术学校戏曲表演专业的张晨,是目前洪福木偶昆曲保护传承中心最年轻的演员,他此次也与几位前辈们一同登台。“为了这次全国巡演,我们提前准备了三个多月。从今天的效果来看,花的功夫非常值得。”张晨说,接下来还会继续不懈练习,把更精彩的表演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
据悉,首演结束后,七都木偶昆曲全国巡演还将走进扬州市戏曲园偶遇小剧场、泉州木偶剧院大剧场、晋江戏剧中心等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周成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