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中国足坛颇不平静。包括原中国男足主教练李铁在内,多名昔日中国足球的“风云人物”被判刑。
作为曾经帮助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打入世界杯的功臣之一,李铁备受球迷关注。如今,李铁因犯受贿罪、行贿罪、单位行贿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对于中国足球来说,“清理门户”固然可喜,但接下来的考题依然严峻:如何把中国足球搞上去?
9月10日,在大连举行的2026年国际足联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18强赛C组第二轮比赛中,中国队主场1比2不敌沙特队。记者李钢摄/新华社
01
中国足球就像一个大病初愈的病人,肌体复原至关重要。
恢复健康的足球生态。1988年,中国足球首次冲出亚洲,参加奥运会比赛;2002年,更是首次冲进世界杯赛场……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良好足球生态的托举。令人遗憾的是,在一些歪风邪气的滋扰下,中国足球的生态逐渐“走偏”“走歪”。中国男足从亚洲一流跌至三四流,青少年比赛大打“默契球”,皆是明证。
历史经验教训一再说明,健康的生态是一项运动腾飞的基础。重塑健康的足球生态,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常态化、制度化监管,对“假赌黑”零容忍、露头就打。在“金元足球”退潮后,要进一步消除畸高薪酬,拒绝烧钱游戏,让离开联赛的投资人恢复信心,逐步“返场”。要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降低“进入门槛”,纠正“足球是富人游戏”的认知,吸引更多人投身足球运动。
回归足球的本质属性。足球作为全球第一运动,是人民群众健身、娱乐的重要方式,代表着一份公共价值和人民情怀。同时,足球也是一个参与度极高、尊重规则、遵循客观规律的商业平台。
这些年,足球管理、队伍建设、参加大赛成为个别官员眼中的政绩工程,由此出现了牺牲联赛、狂赌世界杯、前任不理旧账等问题,令足坛弥漫着浮躁、功利的风气,扭曲了足球的本质。接下来,足球管理者和从业者当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足球发展观,突出足球本质,摒弃政绩足球、功利足球意识,在全行业树立快乐足球、健康足球、公共足球的理念。
营造人人关心足球的氛围。2001年,中国男足从十强赛突围,杀进世界杯正赛,彼时国内多个城市球迷彻夜狂欢的场景,让人记忆犹新。这些年,国家队“外战”成绩黯然,让不少球迷感到失望。
前不久,国足虽然以1:3输给日本队,但因拼尽全力而获得球迷认可。可见,球迷不是怕输球、而是怕“颓废”。接下来,中国足球要通过一场场的“拼”,展现国家队和俱乐部的拼搏精神和上升势头,让更多球迷重新关注中国足球。
更重要的是,要加大足球场地等硬件资源的投入,办好“村超”等民间赛事,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唯有把足球的种子播撒到更多的城市和乡村,形成群众喜闻乐见的足球传统、足球文明,才能把中国足球的氛围和热度提上去。
10月27日,在辽宁大连普湾体育场进行的U17亚洲杯预选赛C组第五轮比赛中,中国队2比2战平韩国队。记者李钢摄/新华社
02
当下,对于足球发展的体制问题,有这样一种论调:市场化并没让中国足球腾飞,还不如放弃市场化,恢复“举国体制”“体工大队”那一套。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观点是一种迷失方向后的“病急乱投医”。
中国足球之所以不进反退,不是因为市场化道路走错了,恰恰是因为市场化不到位,弄成了“夹生饭”。欧洲足球之所以能够领世界风气之先,日韩足球能在国际赛场展现出强大实力,与他们在足球市场化方面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事实说明,唯有坚持市场化,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中国足球才能获得勃勃生机。
把职业联赛办好。职业联赛是一国足球之基,联赛好,国家足球才能好。近年来,中国职业联赛发生了个别俱乐部欠薪、解散等现象,一些球员为了生存而打起消极球、“默契球”。究其原因,是联赛准入机制还不严密、俱乐部“造血功能”不强。下一步,严格联赛管理制度,把好联赛准入关口,防止欠薪俱乐部蒙混过关,保护球员核心利益,是重中之重。
针对一些俱乐部举步维艰的状况,必须进一步健全联赛市场环境,大力推进市场化进程,让电视转播、门票销售、外围产品销售、会员制成为“造血”利器,为俱乐部源源不断地“输血”,促进俱乐部建设的良性循环,激发整个职业联赛的活力。地方政府也要积极推动股改等新政,合力建设运转稳定的职业俱乐部。
将足球改革落实。我们需要一场触及灵魂的足球改革。《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公布已9年,这些年,各项改革举措也推行了不少,但在“核心地带”,足球改革仍有很大空间。有时,面对新政出台,一些俱乐部仍大打“擦边球”、踢“关系球”,这种管理“看人下菜”的现象,根本上还是足球改革不到位所引发。
因此,足协机构改革,需要进一步动真格,真正实现精兵简政;管办分离,需要从口号落到实处,让中国足球管理真正专业化、职业化。
11月3日,在大连举行的中甲联赛第30轮比赛中,大连英博队主场2比1战胜上海嘉定汇龙队。图为大连英博队成员赛后庆祝冲超成功。记者李钢摄/新华社
03
足球,作为一项风靡全球的体育项目,其内涵与价值已远远超出体育范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国民精神风貌的镜像,国家体育精神的载体,以及世界体育竞技与潮流的风向标。它不仅是一场力量与技巧的较量,更是一次国家文化、民族精神的展示,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国界,连接人心,成为了一种世界共通的语言。
每一个热爱足球的人都深有体会,当国歌奏响、国旗飘扬,球员们身披国家队战袍,踏上赛场,他们的每一次奔跑、每一次传球、每一次射门,都凝聚着无数球迷和国民的期待与梦想。足球比赛中的胜负,也能牵动整个国家的情绪,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展现出一个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
球迷是足球发展的土壤,发展足球,还得要立足本土、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我国的文化传统、社会环境和体育基础,制定出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这意味着,我们要深入挖掘足球文化的根源,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足球氛围,让足球成为连接城乡、沟通人心的桥梁,让更多人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与健康。
当然,立足自身不是闭门造车,必须放眼世界,紧跟国际足球的发展潮流,学习借鉴世界先进足球国家的成功经验。这包括提升足球运动的普及度与参与度,加强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提高国家队的竞技水平,以及举办和参与高水平的国际赛事。中国足球唯有认真学习他人之长,吸取教训,打破闭门造车、自以为是的思维模式,探索出符合自身特色的足球发展路子,方能有所突破、踢出风格。
中国特色与世界标准的结合,不是简单的照搬或模仿,而是在保持足球运动魅力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足球发展模式和竞技风格。这既是对我国足球传统的传承与创新,也是对世界足球文化的丰富与贡献。
很多球迷心有不甘,因为中国人可以踢好足球,孙继海进入英超名人堂、中国U16和U15表现抢眼,就是最好的说明;中国人也能建设好足球,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从无到有,培养出范志毅、武磊等一大批人才,一些城市足球氛围“爆棚”,都是明证。
尽管我们走了弯路,但最终还是要竭尽全力把足球搞上去,保持成为足球强国的梦想。我们相信,中国足球定能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成为展现中国风采、传递中国声音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