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由中共番禺区委员会、番禺区人民政府主办的“二十年正青春”广州大学城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七届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国际产业人才大会在广州大学城举行。
活动现场,广州大学城科技园和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带正式启动,授予一批人才金卡、人才公寓金钥匙,落地一批优质产学研合作项目,亮相一批“创二代”“青蓝”之星。
来自教育界、科学界、企业界的专家齐聚一堂,针对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这一主题进行对话,探索广州大学城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发展的“新答卷”。
打造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带
落地两只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今年适逢广州大学城建城20周年。这座教育城已输送了近80万人才,如何实现教育岛、科创岛、人才岛融合发展,推动广州大学城从教育城向智造创新城转变,是番禺区的重要课题。
会上,广州大学城科技园以及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带正式启动,规划建设近100万平方米的国有物业打造广州大学城科技园,制定出台多元化物业优惠政策,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方位创业体系。
立足广州大学城这一“智核”,番禺区又持续拓展科研成果辐射圈层,在广州大学城南岸规划建设东西庄科技创新集聚区,联动智造创新园、天安科技园、番禺汽车城、狮子洋增长极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区等一批重大产业平台,打造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带,为培育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新型移动出行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高校与企业携手,一批优质项目落地广州大学城。
创新企业与广州大学城双向奔赴,产研两端“一拍即合”。震东智飞科技、科奥信息技术、九安智能科技等首批10个项目正式签约进驻广州大学城科技园;暨南大学与声博士、华南师范大学与鹏辉能源、广东工业大学与浩洋电子3对“校企伙伴”现场签署共建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协议。
番禺区产业招商投资基金、广祺1号基金两只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也在此次活动中正式落地,将聚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双创赛事项目以及校友优质项目等,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实现“智造+智核”优势叠加、“科技+产业”互促双向。
以“校友圈”撬动“经济圈”
两年培养近500位“创二代”之星
集聚12所高校的杰出校友代表,广州大学城如何更好地以“校友圈”撬动“经济圈”?广州大学城校友经济促进会应运而生。
广州大学城校友经济促进会执行会长、广州市浩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伟楷介绍,校促会将搭建广州大学城校友合作、校地合作平台,加强政府、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动,为校友创新创业和校友企业落地提供服务,吸引更多的校友企业到番禺投资兴业,助力区域发展。“我们还将与高校携手深化产学研合作,共建联合研究中心,实现平台共建共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为挖掘更多投身创新创业的青年,番禺区自2017年启动“青蓝计划”以来,投入近1.5亿元资金,引进落地739个“青蓝”项目,累计获得约19亿元融资和万余项知识产权。2023年推出的广州大学城“创二代”工程,短短两年已培养近500位“创二代”之星,促成119家企业注册落地。
华南理工大学2021级博士研究生刘子彬入选广州大学城“创二代”工程“新苗之星”,他带领团队专注于陶瓷3D打印技术的创新研究,已将设备销售至多所高校实验室,未来还将拓展到医疗健康、智能汽车等应用领域。
“在项目的起步阶段,广州大学城的教育资源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基础,校友企业则发挥了榜样力量。”刘子彬表示,希望广州大学城更好共享跨校资源、发展校友经济,弥补学生创业团队在场地资金、推广运营方面的不足,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
“三家聚岛”掀起“头脑风暴”
探索建设高质量、高效率科创生态体系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需要探索建设高质量、高效率科创生态体系。
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XbotPark机器人基地发起人李泽湘认为,成果转化的难点在构造新的教育体系,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其中最关键的是拔尖创业人才教育。“这些年,我们跟广东工业大学、广州美术学院联合探索新工科教育,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训练营培养、选拔创业人才,匹配一套科学的创业方法帮助他们拿到最终的结果。”
活动开展教育家科学家企业家“三家聚岛”主题对话。
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也离不开教育家、科学家、企业家“三家聚力”。
“高校承担着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交汇点的使命任务,应该更好协同各方力量,化创新资源为产业资源,聚育人优势为产业优势。”广东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广东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胡钦太举例道,这些年,广东工业大学对标产业所需,2021年设立“埃安班”,2022年设立“传祺班”“因湃电池班”,3个特色班年均培养近百人,为广汽新能源商用车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华南理工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电子与信息学院院长薛泉认为,科学家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应扮演多重角色,包括企业顾问、联合攻关者及创业合伙人。企业也可以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将大学的科技人才团队视为研发力量的“外挂”,从而推动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实现共赢发展。
广州里工实业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李卫铳也表示,产学研合作为一座桥梁,连接着“书架”上的理论智慧与“货架”上的实际产品,实现了知识与技术的有效转化。“期待能够进一步深化校地企三方合作关系,与高校共同打造更多创新实践平台,共同攻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中的关键技术难题。”
“广州大学城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还积累了丰富的创新资源和人才储备。”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广军认为,广州大学城可以精选出一批更细分的行业和领域,围绕这些领域进行产业布局,整合各类资源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为初创项目提供概念验证、中试平台及应用场景,带动委托式研发、订单式研发,激发原创活力。
采写:南都记者王美苏实习生陈韵如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