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记者胡金华上海摄影报道
一座承载着无数残疾人梦想与希望的训练基地在上海崇明正式启用。
12月15日,上海市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正式启用,同时挂牌“国家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并承接2024年全国残疾人射箭公开赛首场赛事。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尤亮,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平,上海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杜松全,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宋强,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主任王励勤,上海市纪委监委驻市民政局纪检监察组组长汪晓虹,上海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莫彬彬、戴光铭、汤艳,上海市崇明区副区长宋学梅,上海建工集团副总裁唐雄威等领导嘉宾出席。
“上海市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自2023年开工以来,在中国残联关心指导下,在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下,在相关部门、崇明区委、区政府,以及各建设单位的通力配合下,顺利竣工并正式启用,充分体现了上海速度、上海质量,也标志着上海残疾人体育进入了时代新篇章,书写了事业发展新画卷。训练基地将以国际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设施与管理,助力残疾人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共同发展。”杜松全在致辞中表示。
训练基地面积拓展八倍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前沿地的上海,在为残疾人提供训练场所的时间要追溯到2000年5月,当时提供的上海市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建筑面积不足1万平米,仅有训练馆和综合楼两栋大楼沿用至今;现今投入使用的上海崇明全国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占地面积则达到8万平米,面积足足增加了八倍,各类训练场馆的建筑面积则达到33000平米。
彼时成立的上海市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是全国首个专业对残疾人进行竞技体育训练及指导开展残疾人健身活动的体育机构,既是培养训练上海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的基地,也成为由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指定的“中国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
中心成立后,上海残疾人体育进入了系统、规范、全面发展的快车道。2001年,18岁的上海姑娘任春霞初出茅庐,就在世界聋人奥运会上勇夺女子铅球金牌,实现了上海聋人在国际大赛上金牌“零的突破”;2002年,上海成功申办2007年第12届夏季世界特奥会,上海特奥运动开始蓬勃发展;2003年,中心成立后首次参加全国残运会,获得奖牌榜和团体总分双双第二名的优异成绩;2004年,中心成立后首次派出运动员参加残奥会,就在希腊一举摘得9枚金牌、5.5枚银牌、2.5枚铜牌,破5项世界纪录、1项残奥会纪录。金牌数与奖牌数居全国之首,取得历史性突破。同时,以上海选手为班底的坐式女排国家队也首次实现了我国运动员在残奥会集体大球项目中摘金……
值得一提的是,现今启用的基地作为上海市“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实现了从硬件到软件上的全面飞跃。
据上海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市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暨全国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作为是推进残疾人竞技体育发展的重大项目、民生工程,从筹建到开工建设都得以顺利实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训练基地于2023年4月立项,同年7月开工建设,2024年8月15日完成五方验收并举办了巴黎残奥会上海运动员出征活动,2024年11月底完成所有竣工验收审批。
训练基地占地面积8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按照“三集中”原则设计建设,体育训练主要由综合体育馆、室内田径馆、餐厅、运动员公寓、室外田径场、射箭场组成。训练基地室内外场馆和生活保障设施无障碍环境全覆盖,充分展现残疾人竞技体育训练现代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特点,突出“训练、科研、医疗、管理”一体化模式,能够满足国家队、上海队14个项目、19支队伍、342人的承训规模。
综合体育馆地上三层,建筑面积约13000平方米,共设置训练场馆6个。一层综合馆配备专业训练比赛级照明和扩声系统,设有移动看台,可同时开展篮球、羽毛球的日常训练,具备举办小型交流比赛的相关条件;一层还设置轮椅击剑馆配备相应剑道和裁判器,满足22名运动员同时训练;举重馆,配备相应举重台和训练设备,满足8至10名运动员同时训练,跆拳道馆可满足4名运动员同时训练条件。
另在一层、二层各设置一处身训房,总面积超过1200平方米,身训房配备各类力量、耐力训练专业器材,辅助配备各类测试器材。二层排球馆设置6片坐式排球训练场,可满足国家和上海男、女队同时训练,场内配有鹰眼设备,可分析和模拟比赛仲裁模式;三层乒乓球馆可兼顾乒乓训练和多功能服务功能。除此之外,综合体育馆,还设置有各类赛前准备室、技战术讨论室、康复室等训练比赛保障用房。
室内田径馆地上一层,建筑面积约5300平方米,作为室外田径项目训练的补充,设有6道145米直跑道,跳高、跳远和撑杆跳场地。场馆内设有科研测试用房,配备2套符合残疾人运动的超宽高速跑台,最高速度可达60公里/小时,满足田径轮椅竞速、自行车等项目的训练测试需求,同时配备综合测试系统和专项测试系统。
运动员餐厅地上二层,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设有国家队餐厅、上海队餐厅和清真餐厅。运动员公寓共设置南、北楼两栋,地上五层,南楼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北楼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公寓楼一层设置基地管理和服务用房,包括办公室、医疗保健站、物理治疗房、桑拿及冷热水池、洗衣房等,为运动队训练康复和生活保障提供良好配套设施。二至五层共设置运动员宿舍176间,设置双人间、单人间,共计342床。
室外设置一片标准竞技田径场,铺设意大利MONDO预制卷材,配备专业级训练比赛照明系统,并取得中国田径协会I类田径场地验收合格认证,符合举办认证赛事的场地需要,满足田径所有项目的训练需求。室外还设置一片射箭场地,设8条标准箭道和相关辅助设施。
未来,训练基地将对标国内一流水平,把基地打造成展示残疾人风采精神的重要窗口、运动员突破自我的竞训赛场、培养世界冠军的摇篮基地,继续为我国争光、为上海添彩。
与此同时,训练基地也将成为广泛开展残疾人群众体育和特奥活动的场所,不断满足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的基本需求,持续提升各类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的比例,营造康复健身文化氛围。
运动员现场感受非常好
作为无障碍环境全覆盖的上海市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一经启用就承接了今年的全国残疾人射箭公开赛。
“赛前收到一张意见征询表,但坐轮椅的自己还没有遇到什么不方便。老实讲,能提出来的意见比较少。面积更大、场馆更多,在整个园区就可以完全解决。饭也比较好,菜色也比较多,照顾到天南地北的口味,有一些相熟的运动员是广东的,他们也觉得很好。”12月15日,残疾人射箭公开赛上海队小将关亚兵如是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作为上海残疾人射箭队的老队员,周银经历过队伍在外地训练的奔波。如今,上海有了自己的国际级训练基地,他说,有种回家的感觉。
“现在是我们有自己的地方,这个场馆应该在全国来说属于顶尖的场馆。它的无障碍设施包括一些服务都挺好,对于训练来说,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周银表示。
“敞亮了”“各个队伍都有了专属的封闭式场地,互相之间没有干扰了”……这是残疾人运动员体验基地训练条件后的直观感受。
“随着深入了解,他们还将进一步感受到科技的力量:综合馆配备专业训练比赛级照明和扩声系统;排球馆配有鹰眼设备,可分析和模拟比赛仲裁模式;科研测试用房内配有两套超宽高速跑台,最高速度可达60公里/小时,满足田径轮椅竞速、自行车等项目的训练测试需求;室外田径场铺设意大利MONDO预制卷材,配备专业级训练比赛照明系统,并取得中国田径协会I类田径场地验收合格认证,符合举办认证赛事的场地需要,满足田径所有项目的训练需求。此外,中心还将通过与市残联直属养志康复医院、上体大等专业机构的合作,以及与毗邻的上海崇明体育训练基地共享自行车馆、游泳池等部分设施,更好地赋能上海市残疾人竞技体育水平提升。”上海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中心负责人如是介绍。
12月15日,杜松全也在致辞中强调,新的基地是新的起点,也是新的使命,更是新的希望。全市残疾人体育工作者要不忘初心、勇于担当,为残疾人运动员筑起一座梦想与希望的殿堂。努力把基地打造成残疾人运动员突破自我、实现梦想的冠军摇篮;展现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彰显上海城市精神、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闪亮名片。市残联将以国际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设施与管理,助力残疾人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共同发展,为擘画上海残疾人体育事业新蓝图注入强大动能。
基地的落成将为上海乃至全国残疾人群体活动提供一个高标准的新平台,也必将成为国内外残疾人体育爱好者交流切磋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