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苏湖铁路开通在即,作为沿线最大的新建火车站,上海松江站也即将启用。12月16日,记者提前探营看到,上海松江站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未来,上海松江站将成为仅次于上海虹桥、上海东站的上海第三大枢纽车站。
释放上海虹桥站运力空间
上海松江站位于松江城南G60科创走廊腹地,分为南区和北区两个部分,其中北区是新建站房,南区是原松江南站的老站房。新站房选址位于原有松江南站边上,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站场规模为7台19线(7个站台、19条轨道)。加上老站房的2台4线,扩建后的上海松江站一跃成为拥有9台23线的铁路枢纽站。
铁路上海站松江客运车间副主任王健介绍,上海松江站将采用高普混合模式运营:1至2号站台位于南区老站房,用于跑沪杭客专,也就是沪杭高铁;3至9号站台位于北区,用于跑沪苏湖高铁;10至15号站台用于跑沪昆普速列车。
随着上海松江站启用,上海铁路出行格局也将改变——原来在上海南站始发终到的沪昆普速铁路将转移至上海松江站始发终到,上海南站将接入沪苏湖高铁和沪杭高铁,从普速火车站变身为高铁站;沪杭高铁原本接入上海虹桥站,未来接入上海南站后,上海虹桥站腾出来的空间可用于增加其他方向高铁列车的密度。
“目前上海的高铁大部分集中在上海虹桥站,已处于基本饱和状态。上海站有一些高铁车次,但上海站与上海虹桥站之间的联络线运力有限,有时候想加开列车,发现没办法加。”铁路专家表示,随着上海南站和上海松江站未来在西南方向缓解虹桥枢纽的压力,上海市民乘坐高铁出行将有更多选择。
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
尽管站台分南区和北区,但上海松江站的候车大厅集中在北区,也就是新建站房内。新站房共有4层,都在地面上,分别为广场层、站台层、候车层、商业层。候车层设有东、西、南3个高架进站口,最底下的广场层连接地铁、公交、汽车停车场等,可通过扶梯直通候车层。而商业层位于候车层上方,主要是餐饮、特产等区域,布局与上海虹桥站类似,都是餐饮区域位于候车大厅上面一层。
候车大厅中央是12306服务台,可以为旅客提供信息咨询、遗失物品查找、重点旅客接送和车票改签、退票等服务。环绕在12306服务台四周,还分别设立了军人候车区、儿童娱乐区、自助充电区以及自助服务区,其中自助服务区还有行李寄存柜。
12月16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设备调试。从已完成的部分可以看到,滴水状的屋顶天窗与层叠错落的室内吊顶构建了明亮大气的候车环境,层层叠进的屋面造型,如浦江之水泛起的层层涟漪,彰显出上海海纳百川、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
据悉,3000个座椅将于近日陆续进场。未来上海松江站开通运营后,预计年均客流规模将达到2000万人次以上。
铁路部门介绍,沪苏湖高铁今年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因此上海松江站也必须做好准备。
“前期,我们已经招募了200余名新职人员,对他们进行了专业培训和应急演练,并从上海虹桥站、上海南站选拔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投入到新站筹建中。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我们有信心能够按期开站运营。”王健说。
站城融合服务城市发展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轨道交通建筑院总建筑师薛慧明介绍,上海松江站采用了站城融合的设计理念,复合了城市文化、商业、展示等丰富的功能,更好地融入城市发展。
站城融合的设计理念,首先体现在交通组织快捷高效。站房东西两侧设有高架车道,并设有地下联通车道连接南北两大社会停车场,高效完成了社会车辆、出租车辆等远距离的集散,确保了枢纽进出站客流的畅通。
第二是体现在铁路与城市功能的步行可达性。枢纽内部面向旅客形成了多层次,多向的慢行系统:广场层中央的出站厅与两侧城市通廊、停车场紧密连接,与轨交9号线换乘便捷,步行可达;高架层、站台层均设置了面向旅客和城市的活动平台,旅客既可快速集散,也可休闲漫步。
第三是体现在枢纽形象的集约一体。枢纽屋面以多重圆环为设计语言,融汇成无缝衔接的整体屋面,也实现了新建国铁站房、综合服务中心、既有站房三位一体的设计,缝合了铁路对地块的割裂,打通了城市的南北通道。
第四是对于弹性空间和活动空间的预留,上海松江站精心设计了一处“城市舞台”。通过开放的台阶的形式,形成面向城市和公众的活力空间,在空间上打破站与城之间的物理和心理边界,为旅客进站营造舒适独特的空间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