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9大重点任务,其中包括“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12月16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省政府印发的《江苏省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将“人”的城镇化贯穿整个方案,整体行动思路不仅仅在于人口和产业的集聚过程,更注重提高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以人为本,
农业转移人口共享发展成果
江苏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2023年江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5.0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是全国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康介绍,江苏城镇化发展总体上迈入质量提升的新阶段。
工作和居住在城镇,为城镇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半城市人”如何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聚焦老百姓关心的就业、教育、住房、社保等‘心头事’,实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提升行动。”林康表示,以农业转移人口及其随迁家属为重点,江苏方案在“降低落户门槛”和“促进共享”上寻找新突破——
南京、苏州进一步优化放宽积分落户政策,稳步实现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支持其他已经放开落户限制的城市因地制宜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举家进城落户政策。
强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零工市场服务功能,推动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和民办培训机构合理设置培训项目,鼓励与制造业龙头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式”培养,技工院校每年招生农业转移人口不少于4万人,建成100家省级规范化零工市场。
逐步增加常住人口可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比例保持在90%以上,全面落实持居住证在居住地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达85%以上。
“江苏将落实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对随迁子女和当地户籍学生实行统一管理,保障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考和高考。”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树兵表示,下一步,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合理布局应用型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支持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和本科高校联合开展相关专业的现代职教体系项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目前,我省中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已经覆盖全部19个专业大类和所有的国民经济领域,每年向社会输送毕业生50万人左右。
品质为要,
更新城市功能赋能幸福升级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江苏将在解决突出民生难题上下力气、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花功夫,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下一步,江苏将积极构建可持续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快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持续优化房票安置、住房‘以旧换新’等政策,指导地方科学编制实施‘十五五’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金文介绍,聚焦群众美好生活的“高品质”需求,聚焦面向未来、人民满意的新型城市,江苏提出群众可感可及的任务举措——
推进城市更加安全宜居,探索多元化城市更新改造路径,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将有序推进城镇供排水老旧管网更新改造,提高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线入廊率,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推进城市更加绿色低碳,实施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提质增效行动,将推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鼓励各地建设零碳园区、零碳社区。
推进城市更加智慧人文,推动物联感知系统省市县全覆盖,将建成5个万兆先锋城市、50个万兆园区,规划建设和改造文化设施、公共体育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
满足群众多样化休闲消费需求,简化用地审批手续,支持文体旅产业发展。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李闽表示,对简易文化、体育、旅游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可按原地类管理。足球、篮球等运动场地以及可移动无基础的非永久性设施按照设备管理,无需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另外,鼓励各地高效利用公园绿地、边角地、插花地以及闲置土地,加快文体旅等设施建设,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协同推进,
潜力县域经济焕发更强活力
除了指向“农业转移人口”这一特定人群以外,江苏方案的另一项重点是聚焦“潜力县域”这一特定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将更多资源倾斜到“县域”,让县域拥有更强活力。
方案明确“一县一策”,引导苏中、苏北等城镇化潜力县集中发展1个优势主导产业和1个潜力突破产业集群。“我们将支持更多苏中、苏北县域企业纳入‘筑峰强链’企业库,引导苏中、苏北城镇化潜力县构建‘制造业领航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优质企业梯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曹阳表示,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时,将对苏中、苏北潜力县域发展特色产业予以倾斜支持,引导他们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同时对符合条件的苏中、苏北潜力县域重大工业项目和重大技改项目等,给予更大力度的要素保障。
总体而言,江苏将从企业、产业、集群三个层面,加大支持力度,帮助苏中、苏北潜力县域加快产业发展,支持他们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
扩大县域富民增收、促进县域高质量就业,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激活县域经济的关键。“接下来将聚焦‘1650’产业体系,实施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专精特新企业就业创业扬帆计划,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张斌峰介绍,下一步,将组织开展省际劳务协作和省内南北挂钩交流,引导农村劳动力资源有序流动。积极推进“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向镇村延伸,依托“就在江苏”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和“苏心聘”小程序,力争每年发布各类就业岗位600万个以上,推广直播带岗、线上零工市场等新技术应用,促进供需高效匹配、人岗快速对接。同时,推动技工院校、民办培训机构合理设置培训项目,鼓励与制造业龙头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支持技工院校面向省内外初高中毕业生开展招生,其中农业转移人口不少于4万人。
此次行动计划还提出实施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强化南京都市圈辐射带动功能、增强苏锡常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提升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能级。林康表示,实施方案聚焦增强都市圈要素集聚力、公共服务支撑力、辐射带动力,因地制宜提出差异化发展举措,将着力推动产业梯次配套、通勤便捷高效、生活便利共享,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王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