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前就业部部长罗德里格斯:欧洲需要自己的标准来评估与中国的关系

环球网 2024-12-17 07:02:31

[环球时报报道记者李艾鑫]“中国能够将发展的两个关键特征——创新和社会包容结合起来,令人瞩目。”在日前广州举办的“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期间,葡萄牙前就业部部长、欧洲进步研究基金会主席玛丽亚·若昂·罗德里格斯向《环球时报》记者讲述了20多年来自己对中国发展的理解。她认为,中欧虽然存在竞争关系,但也是合作伙伴,双方应该保持开放,携手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环球时报:您认为世界最需要读懂中国的什么?

罗德里格斯:我曾多次来中国,第一次是1997年,见证了中国走过的不同发展阶段。必须说,这对我和很多人来说,都非常令人印象深刻,因为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中国解决了许多关键问题。

中国消除了绝对贫困,并且正在稳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一点非常了不起,因为我们谈论的是一个大规模的国家转型,并且是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实现的。我知道,这一进展背后有着精心策划的战略。

中国能够将发展的两个关键特征结合起来,令人瞩目。这两个特征:一是创新,中国不仅能够为国内民众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还将这些创新成果成功推向全球市场;二是社会包容,中国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解决了广大民众的需求,并系统性地改善了民众的生活条件。能够同时做到这两点并不容易,而中国正是这一进程的典范。

环球时报:您曾提到过,欧洲和中国不应成为系统性的竞争对手,而应当成为全球治理的合作伙伴,这能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能展开说说吗?

罗德里格斯:确实,中欧一开始的合作非常密切,我们是伙伴。之后,竞争也成为我们关系的一部分。但在全球层面,欧洲和中国可以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包括气候变化、支持发展中国家更快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等。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发展中国家需要更强大的金融资源、贸易机会和技术合作。欧洲和中国在技术、贸易以及金融领域都有重要的资源。双方合作,能够实现对发展中国家的有力支持。

环球时报:据您观察,欧洲愿意读懂中国以及与中国沟通对话的人是在增加还是减少?

罗德里格斯:欧洲人对中国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因为中国有历史悠久的文明,欧洲人对这种古老而成熟的文明有很高的认同感。欧洲也拥有古老文明,我们在文化上有着某种程度的联系。

欧洲也从中国进口了大量商品,这对提高欧洲民众的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中欧之间的互通有无。这种开放的交流持续了很长时间。但最近,由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尤其是在竞争力方面,欧洲一些行业感受到了一定压力。中国对欧洲贸易顺差问题也引发了欧洲一些方面的关注,欧方与中国就此展开对话,希望能够在合作的同时应对这一问题。

环球时报:您怎么看待中欧在电动汽车关税上的分歧和谈判?

罗德里格斯: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的成功。中国能够生产出价格更低、更适合中产阶级购买的电动汽车,而欧洲目前尚未做到这一点。尽管欧洲已经开始生产电动汽车,但目前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

我认为,解决方案绝不是长期提高关税,保护主义并非正确之道,我们应该保持开放。欧洲应当制定一项产业规划,生产适合中产阶级、价格更具竞争力的电动汽车。我相信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欧洲主要的汽车制造商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一旦它们实现这一目标,中欧汽车将在开放市场中进行正常的竞争,这是我所期望的。

此外,如果双方围绕电动汽车关税问题达成共识,欧盟和中国将向世界传递一个强有力的信号:我们不支持保护主义。关于贸易,我们更倾向于保持开放。

环球时报:下一届美国政府会为中欧关系带来更多机会还是更多风险?

罗德里格斯:有一点非常重要——欧洲将自行决定与中国的关系。欧洲不应受美国立场的影响。美国的立场可能会变化,但欧洲不应仅仅根据美国的立场来决定自己的立场。现在,欧洲需要有自己的标准来评估与中国关系的重要性。这是欧盟必须独立做出的决定。

环球时报:有调查显示,欧盟民众越来越对美国持怀疑态度,认为其他国家比美国更重要。您怎么看这一调查?

罗德里格斯:欧盟致力于保持对外开放,通过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挑战。我们希望建立一个更强大的多边体系。如果美国反对欧盟的这一理念并做出行动,我们将感到忧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寻求其他合作伙伴。

1 阅读:251
环球网

环球网

环球网官方平台。